有哪些人才政策助力上海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热土?政策解读来了!
2023-05-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

助力上海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热土,以“未来产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于今天在上海中心大厦如期召开。在下午的政策解读环节,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曹远峰解读了人才政策,向有梦想的青年朋友发出诚挚邀请,一起携手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才建功立业的壮丽篇章。

曹远峰在发言中表示,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拥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一是国际化。目前上海人才资源总量已经达到了675万人,其中海外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累计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9.4万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超过27万人,均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上海海归300指数表明,海归人才选择上海的原因前两位是城市魅力和海归信心。二是高端化。目前人事关系在沪的两院院士172名,上海领军人才1739名,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高端人才7.5万余份,集聚高端人才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一。三是制度化。近年来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人才,市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比如说围绕五个新城出台35条支持政策。另外我们大力吸引集聚人才,制定12条专门政策,通过政策突破引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助推经济恢复重振。四是市场化。坚持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人才价值最大化。截至2022年,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共有3609家,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不乏500强企业,世界知名猎头公司。

上海围绕青年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有三个方面:

第一,拥抱青年,让上海成为海内外青年英才近悦远来的逐梦之城。总书记强调,上海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近年来,上海重点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进一步提高对青年人才的开放度和集聚度。

一是优化留学生直接落户政策。上海坚持全球视野,海纳百川,欢迎所有优秀留学生来上海创新创业,凡是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大学本科(学士)按照以上学历(学位),回国后两年内来上海并持续在上海工作,根据其学校排名情况达到相应缴保、纳税要求的,可以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前100名院校的,全职来沪工作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取消社保缴费基数限制。其中前50名院校的,全职来沪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对重点用人单位聘用的获得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紧缺急需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以及拥有专利、科研成果、专有技术来沪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其团队,也给予优惠,取消社保缴费基数限制。

二是优化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政策。对于博士,凡是用人单位引进的博士,不管是应届还是往届,不管是国内毕业还是国外毕业,均可直接落户。对于硕士,凡是上海高校毕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全国“双一流”的应届硕士研究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对于本科生,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在全市范围直接落户;所有15所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以及南北转型重点区域就业,符合基本申报条件也可落户。

三是优化青年人才直接落户政策。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在线新经济、新基建、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予以重点引进。在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工作的人才还可以享受居转户缩短年限等政策。此外上海对外籍人才提升便利度,吸引国际化的青年才俊来沪工作,比如说在全国率先出台外国人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建立“单一窗口”,拓展海外人才居住证功能等。

第二,成就青年,让上海成为各领域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圆梦之都。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变革,新业态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造活力和拼搏干劲。上海要实现城市创新发展,就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强的助力。

一是要做强人才计划体系。最近我们将市级层面的人才计划整合为三项,并推动人才计划项目向青年人才倾斜。其中人才高峰工程,将动态跟踪近五年内国际顶级期刊、顶级会议、顶级论坛等评出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建立主动寻聘、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超常规快速机制。白玉兰人才计划和东方英才计划都设立了青年项目,重点加强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培养。超级博士后项目为36周岁以下博士后提供每年15万元可持续两年的生活资助。近年来累计引入超级博士后2453名,每年资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约5000名。

二是做大事业发展平台。依托上海光源、超强超短激光、软X射线等重大科学设施,集聚一批从事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世界一流人才和团队。如上海光源目前已经累计吸引全球近三万名科学家来沪研究,发表论文近7000篇。同时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围绕“3+6”产业体系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100余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全球2500强研发投入企业近50家,企业科技创新中心超过1600余家,培育了一批知名科技领军企业,构建了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此外,上海目前也在主动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围绕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并开放众多新赛道应用场景,让人才找到创新创业落脚点。

三是做优创新创业服务。推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设,率先以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激发和汇聚市场资源建设,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实施“人才贷”等金融支持,经市区两级人才部门认定的重点创业企业、重点人才,银行可给予相应的信用贷款额度。

四是做实赛会合作品牌。我们为海内外人才打造汇聚全球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的标杆性对接平台,如“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大会。获奖人才将会获得资金、项目、人才计划等一系列的支持奖励。第三届大赛报名参赛项目达到8118个,目前已经完成总决赛,将于8月份在峰会上公布获奖名单。同时,峰会上还将启动第四届大赛,欢迎优秀青年人才及其团队踊跃参赛。

第三,留住青年,让上海成为青年悦享高品质人才生态的逐梦之地。

一是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我们打造了浦东国际人才港,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窗”办理,围绕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高频事项,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全周期“一件事”改革。依托“一网通办”和高层次服务专窗,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

二是为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青年人才最关注的还是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青年友好型人才安居工程,建立市、区、园区、用人单位等多主体供给,货币补贴、实物配套相结合,分层分类保障的人才安居体系。建立市级人才租房补贴制度,缓解技术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安居压力,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给予租房补贴,加大人才安居房源筹措力度,目前全市累计筹措房源13.6万套,到2025年达到20万套。此外依托文明时尚、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和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政府部门靠前服务,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这些也都是上海综合环境优化的重要方面,不断为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注入活力、提供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