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华理用青言青语注解中国式现代化
2023-05-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曹杨环浜曾一度因污泥淤塞是上海市区有名的臭水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普陀区政府、环保部门和所在街道的不懈努力,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从今昔对比的照片说起,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2级专硕党支部书记温贵棱站在历史的现场,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为题,开始了沉浸式微党课。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华东理工大学不同院系结合自身特色,从研究生沉浸式微党课,到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主题团日活动,大家不断用青言青语注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激发起青年党员和学生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

  // 在城市治理的第一线开展沉浸式微党课 //  

作为华理“研思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一员,温贵棱从曹杨环浜的水治理工程讲起,详细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在城市水源治理上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非凡成就。让温贵棱自豪的还有,资环学院党员成立了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专业努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第七期“研思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走进曹杨社区,开展“听·见:中国式现代化”沉浸式微党课宣讲的一站。来自社会学院、资环学院、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结合专业知识,用3节微党课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在普陀区新时代上海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到曹杨新村村史馆,社会学院2022级公管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严语精心备课,以“共建共享 打造基层现代化治理大格局”为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解读基层社区提升联系“亲密值”、增强思政“亲民度”、努力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曹杨样本的故事。

这样的沉浸式微党课是华东理工大学面向全体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党课,让我们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用同学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现实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效果非常好。真正地激发起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化工学院研究生联反所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书记王盈瑞说。

  // 为留学生创设文化实践基地讲好中国故事 //  

“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发现,国际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中国文化以外,非常希望在生活中体验中国文化,而社区学校也需要更多国际化的受众,传承推广非遗文化。”基于这样的深入调研,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周边凌云社区学校启动国际学生文化实践基地建设,让“一带一路”上首批20多名留学生与社区教师和志愿者一起,体验古法造纸、饾版印刷、“多层纸艺——萌宝熊猫”等项目,领略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一同培养知华、友华国际化人才。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郑心特别认真地制作,“熊猫很可爱,我也很喜欢中国文化,能来参加这个活动感到很激动。”“这种做法非常有趣,我可以从之前体验过的饾版印刷和撕纸艺术中获取灵感,比如多层纸艺就是将熊猫的大致轮廓一层一层地叠加,让作品充满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是2021级缅甸学生胡扬的真切感受。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李霄鹏表示,国际学生文化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华理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问计于师生、走进社区、注重调查研究的成果。基地的成立,可以把双方的优势和需求相结合,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未来,留学生在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社区志愿者为社区发展作出贡献。学校和凌云社区也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校地共建,合作共育,推动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