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为媒 为视障人士传递美好
“演唱者穿粉色上衣,红色裙子,头戴红花,从舞台左侧边唱边走向台中央……”“蓝色灯光在舞台地面打出水波纹,葫芦丝演奏者仿佛是在小溪边吹奏……”在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康乐剧场,10余名视障人士佩戴耳机,聚精会神地“欣赏表演”,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口述影像员的声音在耳边娓娓道来,描述舞台上的视觉元素。
5月19日,徐汇残联成功举办“聚力全面发展 汇享品质生活”2023年徐汇区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活动在配备现场手语翻译的同时,首次增加“口述影像”服务,让视障人士也可以无障碍地欣赏舞台艺术,收获了在场视障观众的热烈反响。
所谓“口述影像”,又称视障口述影像服务,是一种专业描述技巧。“口述影像”讲述者会利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影像讯息描述、传达给视障人士,协助他们理解视觉内容。近年来,这项技术被应用于无障碍电影制作,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
徐汇残联长期以来致力于助残文化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在传统无障碍电影的基础上,推出了包括残联机关、视障残疾人融合观展、“红色之旅”无障碍导览活动等口述影像的创新应用,而本次活动,是徐汇残联将“口述影像”拓展到舞台艺术的全新尝试。
有视障观众表示,“口述影像”让他非常惊喜。他回忆起舞台上演员的彩色服装,用手指比划出演员的走位和舞台布景;还有视障观众说:“这次听葫芦丝演奏,脑海中的画面更立体生动了,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一双“新的眼睛”……非常感谢此次活动的组织方带来这种新颖的无障碍体验。”
通过本次活动,徐汇残联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让有障碍的群体也能够轻松融入到文化生活中来。随着《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的正式生效及《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正式施行,相信“口述影像”在未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更好的协助文化传播,促进残健融合与社会发展。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