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亮相中关村论坛?原来他早就预言过“元宇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原来早在3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就曾预言过“元宇宙”,他将之称为“灵境”。今天上午,钱老的“数字人”形象出现在了2023中关村论坛的现场,亲身验证了自己30多年前的科学创想如今已初现雏形。
== 30多年前他就如此畅想 ==
1990年,钱学森就曾在信件中给VR(Virtual Reality)取名为“灵境”,还对灵境做了展望与期待。依托数字虚拟技术,在5月27日的中关村论坛“互联网3.0: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钱学森先生就通过“灵境”中人的方式与大众开启了一段时空对话。
儿时的钱学森,在纸上写下了九个字,九九八十一,妈妈说,每天填一笔,春天就会来了。钱学森写下了:“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件事在他1995年3月6日写给堂妹的信中再次被提起,信中同样提到:”国外有个词cyberspace,我认为集大成智慧。”
钱学森在后来写给汪成为同志的信中特地强调,“大成智慧”只是人机结合的初期阶段,因为人机还没有真正合一,只是结合互补而已,这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而从“灵境”系统开始的这种结合则是融合。
在上世纪80年代,他提出的“灵境”,是指用科学技术手段向接受的人输送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以至嗅觉的信息,使接受者感到如亲身临境。
今天上午,当数字模拟出的钱学森先生出现在会场大屏幕前时,他所提出的设想似乎成真,他珍重所待的“春风”似乎真的来了。
“1990年我曾将虚拟现实翻译成“灵境”,今天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我觉得‘灵境’较之元宇宙表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深远,也更有中国味。”数字构建的钱先生表示,灵境是一个和谐的人机环境,是一个崭新的信息空间,将推动思维科学与大成智慧的发展,将引发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变革。“很高兴以灵境中人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1993年7月3日,钱学森写给汪成为的信中说道,自己对于灵境技术及多媒体的兴趣在于它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直觉,因而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
新的Web3.0时代的确正向我们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在论坛上透露,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明确,要重点发展七大数字经济产业,同时也是元宇宙核心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市积极响应,出台省市区级共47份元宇宙相关政策及报告,明确以“元宇宙+产业”的模式,“由实生虚”将产业全场景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重构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 对科学的创想仍在继续 ==
科学源于创想,在今天的中关村论坛上,这点依然未变。对于元宇宙的热烈讨论仍在持续。
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通过视频描绘了自己对于元宇宙的畅想。他认为未来会是AI的时代。
被称为“互联网教父”“硅谷精神之父”“科技预言者”的他表示,如今在AI领域发生的一切,很像上世纪80年代面向大众的互联网刚出现之时的那般情景。而未来50年则将会是被AI主导的一段时期。不同于以往的互联网,AI主导的互联网无需IP地址。“你走进一间屋子,智能眼镜会识别出窗户的方位,它没有IP地址,但系统知道屋子里有个窗户。这样你的窗户就进入了网络,还能被人搜索到,这就是元宇宙。”他表示,AI可以画出一个足够真实的立体世界,会带来一个数据化的、可被读取的世界。而这会让从未被定价的事物具备商业价值,这让他感到非常激动。
他也提到了这其中的困难与挑战。在他看来,对于支撑这个虚拟世界,5G网络“还差得远”。“如果观众中,有对于电讯和带宽感兴趣的工程师,我想说,那些开发支撑元宇宙需求带宽量传输技术的工程项目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同样,他认为研究光子技术,储存管理元宇宙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区块链技术以及智能眼镜等方面的科技研究都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产业。
“有很多人在努力发展建设元宇宙,但他们都不算专家,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还是萌芽期,也就是说,大家现在加入都还不算晚。我很期待诸位未来的成果。” 凯文·凯利最后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