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三十而立”!老前辈送给年轻接班人5件“传家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1993年5月28日,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之一——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站——徐家汇站)通车,上海人民梦圆地铁。今天,上海地铁“三十而立”,老前辈们送给年轻接班人5件“传家宝”!
在当年的地铁梅陇基地围墙上,“人民地铁人民建,为民之举靠人民”的标语赫然醒目,重现了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胜利通车时的场景。
时光流转,上海地铁用30年走过了从6.6公里到831公里,从5个车站到508座车站,从一条“观光线”到日均千万人次客流的发展历程。时代变迁,“人民地铁人民建,为民之举靠人民”的初心始终未变。
小月台旁,停靠着最早一批的01A01型108号列车,曾经参与过1号线建设的来自设计、建设、维保、客服、司机领域的5位地铁老员工充满仪式感地走下列车,手捧鲜花的年轻接班人一一接过他们手中的“传家宝”,象征着传承。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曹文宏曾参加了1号线全线区间隧道设计工作,他赠予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隧道工程分院二所所长王嘉烨一支钢笔。
“这是我在参与上海地铁1号线项目撰写设计文本的钢笔,伴随着我参与上海地铁从线到网设计建设的工作历程。”老院长寄语年轻人,“希望你能珍惜发展机遇,发挥青年设计师的才智,守正创新,精心设计,绘制蓝图,打造更多精品工程,继承和发扬设计师的初心与使命,努力把蓝图变成实景画,推动上海地铁高质量发展。”
曾参加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申通集团原杨浦线项目公司、九号线项目公司总经理缪海祥赠予申通地铁建设集团团委书记兼19号线项目管理分公司项目经理单亚一个手电筒。“那是我当年巡查工地时使用过的手电筒,作为我的工作伙伴一直保存到现在,希望你们青年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者用它照亮前行的道路,继续发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上海地铁建设精神’,为建设10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维保通号分公司维护五部技术员耿凡翔接过了上海市地铁运营公司机电段首任段长邹德裕赠予的“吊弦”。“吊弦”悬挂于地铁接触网的最高处,代表着上海地铁人勇攀高峰的志气。“从1992年上海地铁建成通车至今,我们一代又一代地铁供电人都亲手制作过吊弦,这也是保障上海地铁安全供电的基本功。”邹老希望小耿传承好地铁人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续奋斗,敢于创新。
地铁徐家汇站首位女站长凌春霞,将她1993年担任地铁南段试运营时站长的002号袖章,送给了2022年“金徽章”核心岗位劳动竞赛窗口服务岗位总冠军、10号线虹桥火车站站务员胡瑶雯,伴随这个第一代站长标志的,还有第一代地铁人的敬业奉献、勤奋好学的精神。
上海地铁第一批电客列车司机林宏,将自己在上海地铁司机岗位工作十年时,因安全行车零事故而获得的五星级司机徽章,交给了2022年“金徽章”核心岗位劳动竞赛列车司机岗位总冠军薛晏宁,嘱咐他继承发扬老司机们的优良传统,恪尽职守,安全第一。
随着主会场一声令下,位于浦东13号线东延伸高科中路站工地上的成槽机平稳启动,标志着13号线东延伸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年轻一代地铁人接过前辈的旗帜,前赴后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