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的理由丨95后说书人竹公子对上海的钟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施培琦/图、视频
今年24岁的王新竹,是95后说书人,是人文历史领域知名的短视频博主,她的各式抬头总跟传统文化有关,拥有超过300万的粉丝。她说“对上海一见钟情”,她又是如何在上海一步步打拼到现在的?她是怎样一个人完成短视频创作的?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为你揭晓背后的故事。
“我对上海一见钟情”
还在念高中时的王新竹,因着影视剧里上海的模样,对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当时的她从未来过上海,这里于她而言充满着新鲜和未知,“我就想去看看上海是不是真的如电视里那般”。艺考前三个月,她找到父亲进行了父女之间的第一次深度沟通,是关于她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她郑重地告诉父亲说想学播音主持,父亲表示尊重与支持。
2016年2月,王新竹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参加艺考,她很喜欢的前辈正是从这里毕业。那也是她第一次来上海,在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感觉空气、人文等各方面都和我出生的北方极为不同”,她被这里的气息吸引,“我对上海真的是一见钟情,我在到上海的第一刻就觉得以后一定要留在这个城市,后来也从未产生过离开的念头。”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填其他学校,我甚至都没有填其他城市的学校作备选,我填的都是上海的学校,认准了上海,从来没想过要去别的城市”,王新竹说道。
后来,王新竹成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期间,她通过深入探索上海后更喜欢这里了。她看了很多话剧,对上海的剧场颇为了解,还看了许多展览,“这是别的城市没有的,在我老家,一年能有一个展,一个展看一年。而上海每天都有新事物可以接触”。她在上海的课余生活排得满满当当,“大一班主任给我们发了‘来上海必须走的62条路’,我现在只走完前20条路,还有更多等待挖掘的地方。”
一次课后,王新竹偶然和一位任课老师一同乘坐地铁,一路上,老师都在跟她讲述附近的建筑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那位老师算是我短视频道路的引路人,因为他让我对历史、对建筑有了更深层的认知。让我明白,其实眼睛能看到的是砖瓦,是表象,而看不到的,是嵌进那里面的人文情怀。”
点燃国人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王新竹告诉记者,她不喜欢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内容,喜欢自己去闯荡。如今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全职视频博主,就是她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之后的成果。
2018年,王新竹成为最早一批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博主,“最开始只是想试试自媒体这件事情,看看怎么玩,尝试过情感类视频、帮助大学生排解日常烦恼类视频等,才有了现在清晰的定位。”
王新竹做中国历史故事和中国神话传说视频产品的灵感来源于一次亲身经历,那时王者荣耀手游深受欢迎,身边朋友喊着上官婉儿、吕布等游戏角色的名字,被问到时却坦言根本不知道这个历史人物是谁。“我一下子有了灵感,我可以还原游戏里人物的历史故事啊,去吸引可能对传统故事感兴趣的人。”
然而,做起来却不那么一帆风顺。决定深耕B站做垂类内容后王新竹发现,这涉及很多自媒体运营的知识,她学的专业却不是这个,“我发现,在我发布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之后用户的反响并不好,录视频的时候也很容易起主持人的范儿,端着就会让观众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经过好长时间的磨合才有了进展”,直到上官婉儿那期视频爆了。
“竹公子,我的老师都在课上放你的视频呢”,后台有粉丝发反馈给王新竹。“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做自媒体自豪的瞬间,那位老师上课讲知识点的时候,放了我讲黄月英的视频,辅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得到认可很有成就感,也让我觉得做这件事情更有价值了。”
自那以后,王新竹就确定做历史这个垂类的视频内容。“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其实是一直都在骨子里的,只不过他们需要一个表达的出口。大家那颗热爱的种子是一直都在的”,王新竹告诉记者。
“上海有家的归属感”
相机、支架、布光设备、静物台……走进王新竹家,仿佛像是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专业摄影棚,她也确实把这里当做小型工作室,时常自己在这里拍摄视频作品。正式拍摄前,她会调整一下各个设备的具体位置,摆一个小公仔提示自己拍摄时视线聚焦的具体方向,每次拍摄时她还会留心把书架上的书都整理得不一样,然后才坐上前,开始拍摄,她就是这样独立完成视频拍摄工作的。
这里是王新竹的家,是她每次去外地出差回来得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温暖港湾。她说上海于她而言,“有家的归属感”,是与她的灵魂和工作都无比契合的地方。这里对于她这种自媒体人来讲,无疑各方面都最便捷,工作起来最高效,资源也最丰富。而在生活方面,她笑说,“这几年都快被上海惯出毛病了”。
王新竹并未停止在上海努力奋斗的脚步,最近她正在努力转型,正在保持视频作品更新频率的基础上,尝试做电商直播。“这是一件以前我可能会抵触,但现在很想去挑战,未来也可能会爱上的事。”
同时,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引用爱丽丝·门罗的话来表达自己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他们开店是希望有个容身之所,里面都是自己最为珍视的东西——纱线、茶杯,或者是书。他们将会成为街区的一部分,街道的一部分,每个人城镇地图的一部分,并最终成为每个人记忆的一部分。他们会在上午坐下喝杯咖啡,他们会在圣诞节挂出熟悉的毛条拉花彩带,他们会在春天摆出新货之前擦洗玻璃。小店,对于这些人来说,就像某些人的林中小屋——是一个避难所,也是一种正当存在。”
王新竹未来也想要把自己的直播间打造成“林中小屋”,有东西,有故事,有文化,有情怀,有自己的坚持和特色。面对挑战,她也不免焦虑,但她认为“焦虑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是一件好事,虽然此时脚下坎坷,但正是我们跌跌撞撞那种不肯倒下的执着,才会让我们跃进升华后,内心依旧温润如初。”
未来,王新竹想要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够,或许会重回校园读书,以便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工作上,她还会继续进行创新、创造,同时也会勇敢地去尝试更多可能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