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学、赛中学,上海这所学校师生齐答AI新时代问卷
2023-06-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在上海浦东,有这样一所学校,2019年开始在AI教育领域不断深耕,从幼儿园起加速AI“后浪”人才梯队培养,众多学子在近年的国内国际科技赛事中屡获大奖,比如在青年报社、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特别支持的中国·上海第五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上,该校师生脱颖而出,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冠名的“育才奖”,它就是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校长姜晓勇表示:赋予学生伴随终身发展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的愿景。

    “玩中学”启迪无数童心AI梦    

自从2023年ChatGPT问世,人工智能教育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从娃娃抓起”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做呢?尚德实验从2019年开始就探索自己的教育模式。

下午4点,记者在尚德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张静的带领下,走进尚德人工智能馆,这是一片精心打造的专业教学场馆,走进其中一间,机器人零部件、口令卡片、主题地图散布在各个角落,在这没有桌椅限制的畅想空间,学生们无拘无束地沉浸其中,认真思索着,尝试着……

“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玩中学’,接受编程启蒙,孩子们围绕任务设计路径并编排指令。”指导老师告诉记者,在图形化编程课中,编程模块具象成了直观的卡片,孩子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动手拼接,轻松地进行编程逻辑的运用。在老师和家长引导下,对人工智能一片懵懂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就这样走向了AI世界。

这所学校的AI教育并非仅局限于兴趣培养。

据悉,为大力发展科创教育,做好组织架构的搭建,尚德于2019年正式成立了尚德科创中心,并有专人负责各项工作。

“我们通过不同课程形式实现了分层培养。”张静告诉记者,该校首先通过社团形式,招募有兴趣的学生,从社团学习中挖掘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拔尖辅导;针对各类赛事,该校还有赛事集训。另外,校园里一年一度的盛事:“尚德杯”AI挑战赛今年已是第三届,让所有孩子甚至教职员工有接触人工智能的机会。

    “赛中学” 激励AI少年竞未来    

科创实验中心3楼,是尚德人工智能馆之外的又一个学习活动区域。放学后,不少学生聚集在这里,或进行对抗,或团队训练。记者走进一间几平方米大的工作间,左边是置物架,整齐地堆着各类工具和耗材,右边墙壁上贴着几张表格,表格上写着“赛季工作计划”“工作室物资清单”,细数赛季工作计划,赛事项目涉及:步兵小陀螺,小陀螺程序、ATK打基地程序、工程改装、无人机改装、无人机程序等。

“这不是哪位老师的工作室,”张静骄傲地介绍道,“这是毛玺驭的工作室,是我们尚德最痴迷机甲大师的一名学生,他也是大疆(无人机品牌)校园大使。”

“因为我们学校是大疆教育的标杆校,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了RoboMaster项目。炫酷的场景,激烈的对抗,高端的技术,协作的团队,让我迅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毛玺驭同学表示,未来他会继续探索机器人自动化与机械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扩充自己在机器人方面的知识。“我坚信,我必将成为一名卓越的机器人工程师!”

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难度远远超过了基础课程的单学科,不断的学习和比赛,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不少孩子的梦想天赋被点燃,意志得到磨练,他们成为了学生中的小明星,因为,他们拥有自信的笑容、勇往直前的步伐。

该校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斗志。“通过公众号‘青少年AI大赛’,我们关注到了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并持续参与了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的比赛。”张静介绍,前两届比赛,在老师的带队下,学生只参加了无人机赛道,随着学校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参与的赛道也不断拓宽,去年还参加了AI创意编程等赛道,并取得佳绩。

    AI教育 以远见迎未见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新兴科技日新月异。教育需要远见,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人工智能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中的关键部分。AI+X的大背景,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成为了可能。这样一种既契合时代背景、又符合新育人目标的素质培养方式,不但能够实现我的教育理念,还能够真正给到学生不一样的素质教育体验。”校长姜晓勇向记者介绍该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提倡的是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双融合,以赋予学生能够伴随终身的一种可迁移的横向能力。

他认为人类智慧具备独特的能力,是“反馈”和“决策”,而机器智能在“搜索”和“试错”的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这种搜索与反馈,决策与试错的双融合,能够极大程度的拓展青少年的“视野空间”,让他们能够站在自身的体验基础上,真正的走进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

少年强则中国强,已是各方共识,各方都在努力。值得注意的是,以“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为宗旨的第六届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即将全新开赛。该赛事是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简称WAIC)四项品牌赛事之一,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指导,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报社主办,多家人工智能教育企业承办。除了有精彩赛事,还将举办更多定制活动,期待更多学校师生加入比赛大展身手,共创佳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