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青思妙想”,版专00后学子的再生作品太惊艳
2023-06-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用过的纸张、鸡蛋托、轮胎、塑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品,摇身一变居然变成了书香夜灯、五彩风铃、时尚拖鞋、精美发饰。

一次性筷子加上古法造纸变身美轮美奂的“灯映古今”灯,塑料瓶再造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墨韵丹青”饰品,用纸浆和铁丝网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鲸鱼和大象摆件惟妙惟肖,呼吁保护海洋生态和野生动物……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首届绿色环保创意大赛上,00后学子“青思妙想”设计的作品令人惊艳。

  == 这些再生作品美呆了 ==  

利用一次性筷子、书法纸、再生纸、激光打印蝴蝶,版专大二学生沈艳设计了“灯映古今”作品。灯罩上有一只激光打印的蝴蝶,看上去古色古香,颇为雅致。

她告诉记者,这件作品的灵感源于自己囤得很多一次性筷子,还有桌面上留下的草稿纸,练习书法的书法纸等。“丢掉不免可惜,不如利用起来。”

她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古法造纸技艺也运用到作品的打造中。先收集废纸,打碎后变成纸浆,再在抄纸网里过滤。沈艳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灯映古今”,映射从古到今,“古”是指古诗词还有书法之美以及古法造纸;“今”是现代产物一次性筷子以及激光打印的蝴蝶。

同样看上去令人啧啧称奇的有一组“墨韵丹青”饰品套系,仿造唐代首饰设计的一组首饰,原材料竟然是废弃塑料瓶。设计者是版专印刷包装工程系的大一学子林之晗。林之晗告诉记者,有一次自己参观艺术馆时看到有个展品是唐代的图章,顿时萌发了灵感,希望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融入到创作中。塑料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便想着用火熔化塑料,再加入胶水增强黏性。

在创作过程中,林之晗诗兴大发,还写下了一篇“小作文”。“我给这组作品的定义是‘玲珑雕琢,相契互耀’,意寓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墨韵丹青’饰品套系于今谋面,吾辈以平凡之塑,打破往日之形,借萤火柔化成花,与寸木次箸、旧环陈钉交融,加以颜料相辅。穿‘墨荷檀簪’,挂‘碧穹黛环’,戴‘涟暮’指戒,挂‘朝颜’胸针,旧貌换新颜,璀璨更柔情。与众不同美仍与共,传承古典吾辈正当时……”

塑料瓶和废旧纸箱能做什么?该校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张笑影变废为宝制作了作品“妙笔生花”。她把废旧纸箱做成书的样子,塑料瓶做成花和蝴蝶,一次性筷子则再生为笔的模样。“有一个小亮点是我把光照赐予了书而不是灯,形成了一个小反转,让这个作品更具趣味。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实现变废为宝的理念。“

  == 将废弃物重新赋予价值 ==  

记者发现,还有一些作品主题直截了当。比如利用饮料瓶、废弃纸箱、黏土创作的“绿地公园”,灵感来源于再生资源回收,生活中很多废弃资源都可加工成新的生活用品。这样的环保既符合当代需求,又不损害生态发展。作品想展现的就是“再造重生”的理念。而作品“被困的鲸鱼”则利用废塑料瓶、颜料、报纸、铜丝、泡沫板,以联合国安理会就海洋问题举行的会议为灵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用旧报纸捏出鲸鱼雏形,用旧胶带纸缠起来拿宣纸结合白胶铺在鲸鱼上面后上色。废泡沫板涂上海洋污染的颜色,周围粘上一些常见的海洋垃圾,四角分别插上筷子结合铜丝表现它被禁锢在污染中,滴上红色热熔胶体现鲸鱼流血受伤。

“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均是同学们对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据版专印刷包装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卞红梅介绍,本次大赛从立意、创意、工艺角度出发,从众多投稿作品中选出24个作品入围参赛。作品原材料均来源于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生活垃圾,经过学生们的改造,重新赋予他们造型、用处和价值。废旧纸张经过破壁机的搅打、时间的沉淀、滤网的过滤和阳光的晾晒,拥有了新的颜色和形态,再配上激光打印的图案和同学们手绘的花纹,变成了形色各异的夜灯;塑料瓶经过剪裁、塑形和染色,变成了发簪、戒指和耳饰;一次性餐具、纸浆和色彩在学生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微景观,是他们理想中的家和梦幻花园……希望借用青年的巧思与巧手,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物”重新赋予价值,成为“有用之材”,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环保理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