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海长什么样?名家早就记在书画上了
2023-06-09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要知道上海为什么成为现在的上海,就有必要知道上海过去是什么样的上海。行知读书会今邀请到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馆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陶喻之,带领读者从书画鉴定的角度来回溯上海的历史,展望上海的未来。        

在陶喻之看来,要了解今天的上海,就有必要了解过去的上海,而古书画作为一个视觉历史,正是很好的切入点。        

1291年8月19日,上海以其海运便利从松江府析出设县,美术史上的精彩篇章由此拉开序幕。陶喻之说,其时因临近的江浙地区沦为割据势力战乱之地,唯上海独享安然,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诗作画,创作诸多传世文人山水和人物肖像画。         

古代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呢?当时画坛领袖黄公望曾创作有一幅《九珠峰翠图轴》,描绘的真是上海松江地区九座山峰的无限春色。而文坛翘楚杨维桢还在画上题咏“九珠峰翠接云间,无数人家住碧湾”,这就不难想见昔日此地人间乐土般的人文生态环境。         

陶喻之说,元代时上海的文化活动非常兴盛,出了很多书画名家,例如,既是画家又是水利家的任仁发、筑梧溪精舍于青龙镇的诗人王逢、上海青浦画家曹知白、寄籍上海隐居淀山湖的画家李升等。明中后期松江地区崛起以董其昌为旗手的美术流派——云间派,倡导传习以上江南画家画风,是为南宗正脉,影响播及清初画坛“四王”而后不绝如缕。而艺术的兴盛与当时城市发展有密切关系——黄道婆传播了先进棉纺织技艺,任仁发等前赴后继开辟维护吴淞江、黄浦江等干流水利、海塘工程,确保农田作物旱涝保收等。         

人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也是如此。在陶喻之看来,上海现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与其上千年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而上海的文人墨客早已将这段历史写入了自己的诗词书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