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你会选择“金句懒人式阅读”吗?
2023-06-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网络/图

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一种新类型的自媒体火了。“金句摘抄”“笔杆子压箱底的美文金句”“顶级天花板文案”……记者观察到,这类金句摘抄自媒体通过分享精选名著、美文、诗词和纪录片文案中的金句,来吸引网友关注。其中,热门的金句摘抄自媒体点赞量高达百万。

面对金句摘抄自媒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一些人看来,看金句摘抄自媒体是一种高效学习的方式,日积月累的学习量不可小觑;但也有人担心,金句摘抄是走捷径,这类通过他人“咀嚼喂食”的学习方式,既会导致人心浮躁,也会让人对文字和思考失去耐心。

 ▼支持方 ▼ 

高效学习的方式

日积月累不可小觑

每天早高峰,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内,点击金句摘抄自媒体的发布内容,全神贯注地学习和背诵博主更新的美文妙句和绝美诗词,这是95后琳雯的通勤日常。对于在四大做行业咨询师的她而言,每天看金句摘抄,是繁忙工作中难得的学习时间,是通勤时间中美好的疗愈时刻。当记者问及为何会选择关注这类自媒体时,琳雯说道:“哪怕每天只学习和背诵5个金句,日积月累,对自己的文字表达也会有提升。看金句摘抄不仅能够高效学习,也能给我力量,当读到作家汪曾祺描写美食的金句时,我能感受到‘人间至味是清欢’;当读到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时,我能汲取到豁达释然的力量;当读到作家余华《活着》的金句时,我感到内心成长,不再焦虑彷徨。”

记者观察到,不少金句摘抄自媒体在精选美句时,还会进行简短的分析,有助于网友理解。相比于深度阅读,这更像是“新手入门级手册”,降低难度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90后设计师林先生告诉记者,“我关注了几个金句摘抄自媒体,看着分析,很容易理解。我从小就不喜欢阅读,上班后和客户交流,感觉自己还是需要增强文化功底。但是要我深度阅读,我每次都读在第一页。现在关注了这些自媒体,至少我日常发朋友圈不会词穷了,感觉有文化了很多。”

 ▼ 中立方 ▼ 

互联网时代大趋势

金句摘抄作为日常学习补给

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不少关注金句摘抄自媒体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说道,“互联网时代,金句摘抄这类高效学习形式是大势所趋。”因为工作节奏快,年轻人的学习和阅读带上了浓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浓缩就是精华。”在外企从事IT工作的黄小姐调侃道,“没想到作为曾经的文艺少女,如今我也会选择看金句摘抄自媒体这类短平快的学习方式。不可否认,我觉得这类金句摘抄可以作为日常学习的一种补充,但是原著阅读不可或缺。比方说我看到某本书的金句后,自然而然地会对原著产生兴趣,那我可能就会去图书馆借一本原著来阅读。”

在国企工作的90后小婷向记者说道,“我的日常工作包括会议纪要、写发言稿,看金句摘抄不仅是兴趣,更像是工作的一部分。再加上自从孩子出生后,我的闲暇时光几乎都是围绕着孩子,金句摘抄自媒体可以让我见缝插针地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进行学习。”

倪女士是一所初中的语文老师,在她看来,网络上的金句摘抄和学校提供的好词好句精选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句摘抄好比是‘营养品’,原文阅读就像是日常食物,正如营养品无法代替日常食物,金句摘抄自媒体的金句也无法代替正常阅读。只不过考虑到现在学生的课业压力,我们也会精选些金句让学生学习。”不过,倪女士向记者强调,网络上自媒体的金句摘抄无法保证准确性,如果产生误导,反而会得不偿失。

 ▼ 反对方 ▼ 

金句摘抄是走捷径

让人对文字和思考失去耐心  

金句摘抄自媒体在提供高效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对于这类“金句懒人式阅读”的担忧。采访中,记者发现,不支持通过金句摘抄自媒体阅读的年轻人担心这类学习方式,会让人对文字和思考失去耐心。

“现在大家都是读‘屏’时代,用手机学习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金句摘抄都是经过他人的‘咀嚼’,就好比是‘喂食’。”叶同学就读于上海一所知名高校的中文系专业,在她看来,金句摘抄自媒体提供的金句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的表达水平和素养。“如果想要真正地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不仅是学习好的表达方式,更是欣赏他人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如果只有看似唯美华丽的辞藻,失去了深度思考,这样的内容很苍白。”

“对于青少年而言,金句摘抄自媒体的这类形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会让孩子养成走捷径的不良习惯。”白女士是10后学生的家长,比起网络上便捷的金句美文自媒体,她还是坚持选择购买大量书籍给孩子和自己阅读。“阅读的作用有很多,语言表达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开阔视野和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在传媒行业从事文案工作的张先生看来,这类走捷径的学习方式并不可取。“虽然短期看可以快速提高所谓的文案能力,但从长期来看,会让人心思浮躁不安,难以长时间静心学习和接纳新事物。此外,这类金句学习过于功利化,无法培养递进式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

 ▼ 专家 ▼ 

“金句摘抄”美则美矣,灵魂缺失

通过关注互联网金句摘抄自媒体,进行高效学习可能存在哪些利弊?上海海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叶辉副教授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说道,“‘金句摘抄’不失为一种快速采撷语文精华的方式。中国古代文人其实也有这样的需求和供给。比如说,明代文化市场上就流行一种类似金句集锦的书籍,供读书人快速汲取文化养料,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就是这类书籍的代表作。”

同时,叶辉强调道,这种速成的方式肯定有其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使人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文学的美是整体的,就好比一个美人,她的五官、身材、皮肤、体态、气质、穿着等共同构成了她的美,这就需要读者沉下心来读完整部作品,才能体会到一部文学作品这个‘美女’的真正的美。而金句摘抄却好像只看美女的鼻子、眼睛等某个部位,得出的美感则是,美则美矣,灵魂缺失。再者,金句摘抄这种碎片化、短暂性的阅读活动,会让人越来越沉不下心来去读大部头的完整作品,使人变得浮躁。”

那么,金句摘抄和通篇阅读最大的区别有哪些?叶辉分析道,“金句摘抄对提升写作能力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金句摘抄肯定是不能跟通篇阅读相比的,通篇阅读首先需要更强的专注力。通篇阅读更能培养读者对文学、文字、思想之美的感悟能力,而相对的,习惯了金句摘抄,可能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和耐力去读长篇文字,更不要说从通篇阅读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养料。”

随着互联网发展,静心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如何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在叶辉看来,“我们可以学习宋代的欧阳修,他作为朝廷高官、文坛领袖,日理万机,虽然没有充足时间读书治学,但他却提出了‘三上’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马上、枕上、厕上’,也就是旅途中(通勤路上)、睡觉前、上厕所的时候,这样的碎片时间,照样能读万卷书、写千言文。我们当代年轻人如果能学习欧阳修,也好好利用起每天各种碎片化时间,读书的时间问题就解决了。”

叶辉建议道,“先鼓励读书,培养沉下心读完一整本书籍的能力。其实读完一整本书,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他们去读下一本书,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了阅读习惯。有了阅读习惯,读者会自然而然对所阅读的书籍设置标准,随着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这个标准也就会越来越高。”

 == 记者手记 ==  

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坚守深度阅读

曾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古人对阅读式学习的理解;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句摘抄自媒体提供了一种高效学习文字表达的方式。

相比于前几年讨论的碎片化阅读,如今,金句摘抄自媒体提供的“金句懒人式阅读”更具高效性和功利性。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学习和阅读方式会随之改变,金句摘抄自媒体的确提供了实用价值。然而,在顺应这个趋势之余,我们依然需要坚守,坚守逐字逐句地品味文字,坚守略显深涩的深度阅读,坚守文字带来的思维碰撞。

做新形式的阅读和内容探索,这本无可厚非;但需要警觉的是,对于读者而言,金句摘抄自媒体无法替代传统的阅读,也绝非真正提高文学功底的捷径。当你在因快速提高表达能力而沾沾自喜时,殊不知你正离文字和深度思考越来越远。金句摘抄只能作为“辅食”,切勿因为餐后小食,而摒弃了阅读这道“主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网络/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