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起送门槛高、满减凑单浪费?记者调查后发现……
2023-06-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外卖起送门槛高、满减凑单浪费?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落地后效果如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进行了调查。

    只有小部分商家起送门槛为“0”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外卖用户已达5.2亿。外卖平台一头链接千千万万商家,一头链接亿万消费者,成为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环节。

该《指导意见》提出,网络餐饮平台要科学设置起送价格、满减促销规则,优化满减凑单机制,不将主食纳入满减优惠展示范围,最大限度避免食品浪费。

记者从上海各大外卖平台获悉,起送门槛由商家自己确定,平台目前并不强制。

记者随机打开一个外卖App,发现虽然只有小部分商家起送门槛为“0”,但这些商家的销售量往往更高。大多数商家的起送门槛为20元出头,但有不少商家减免了配送费。一般工作餐的起送标准为优惠前20元。一些客单较高的商家,起送门槛也相对较高,像日料店,起送门槛就要数十元,甚至100多元,但是销量也不低。显然,设不设起送门槛,收不收配送费,并不由外卖平台决定,而是与商家的营销策略有关。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多位年轻外卖消费者后发现,大多数消费者表示自己可以接受的起送门槛为20元。也有受访者认为20元起送偏高,像任小姐就认为“合理的起送价应该按店里最低价格的商品来”。记者看到,不少促销单品虽然价格十分优惠,但往往都是“单点不送”。

“起送门槛还是要看外卖的品类和单价,比方说有些咖啡或者奶茶店,一杯的单价小于起送门槛,这对于一个人点单来说就不太合理。另外像便利店、超市等,就不应该设置起送门槛。”白领Lulu认为起送门槛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台和商家之间分成的问题,所以商家需要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何能达成一个平衡可能还需要平台来协助解决。

    对于小份餐品外卖平台都有不少举措    

该《指导意见》还指出,引导平台进一步优化餐品供给结构,优化餐品信息展示,积极推广小份餐品,强化全流程文明点餐提醒,建立健全消费者节约激励机制等。

调查中,记者发现,与起送门槛不同,对于小份餐品,外卖平台都有不少举措,这与食量较小的女性消费者提出的单人餐“不谋而合”。

像饿了么就通过政企协同平台和平台内部管理系统,将节约食物、反对浪费纳入平台商家培训内容,提醒商家在醒目位置放置反浪费标识,引导顾客适量点餐,并推送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提醒商户引以为戒。

一个月前,中国饭店协会联合饿了么,正式发布行业首个小份餐标准:《餐饮业小份餐品通用要求》。饿了么在平台设置一人食专栏、小份餐食会场,并给予营销及流量支持,吸引了百万商家参与。2019-2021年期间,饿了么平台上小份餐订单年增速超过19%。

记者打开美团App看到,外卖下单全流程都在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尤其是当点餐达到阈值时,就会弹出“点餐请适量,环保又健康”的气泡提醒。美团外卖自3月起定期上线“小份餐食专区”,为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的商家提供首页醒目流量位置,激励商家提供小份餐。数据显示,美团外卖提供小份菜的商户数与相关菜品数量比2020年增长接近一倍。截至今年2月,已有超过92万餐饮商户提供超过560万种小份菜。

对于饭店来说,提供小份菜虽说麻烦,但并不亏。“我们的客单基本上是正餐70元左右,按照一人食的预算来说,选择小份菜可以吃到两个菜。”云海肴外卖总监杜祥宏告诉记者,为保证产品质量口味的一致性,大小份菜设置了不同的标准。“例如,菜小份了并不是盐对半减少了,菜品口味就能保持一致,需要经过测试才能知道,小份菜放多少克调料,才和正常餐品的标准口感相同。”目前,云海肴全国门店平均每月大概可以售出16万份小份菜,尝到“甜头”的商家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小份菜系列菜单。

    满减,真的点越多越划算?    

事实上,容易造成点多浪费的最大因素莫过于各种烧脑的“满减”。

在一家凉皮店,记者原本只是想点一碗凉皮,结果发现普通的凉皮并没有起送门槛,直接可以下单,但是当记者想买喜欢的凉皮牛筋面双拼时,尽管比普通凉皮更贵一些,却设置了20元的起送门槛,记者加了一份面筋后,系统出现了“再买2.82元可减10元(去凑单)”字样,记者再加一个卤蛋后,系统出现了“已减10元,再买7.24元再减3元(去凑单)”字样……记者仿佛陷入了一个消费套路,要不停地买买买,没完没了。

记者了解到,满减是外卖平台的营销工具,成本由平台和商家共担,具体逻辑也较为复杂。

采访中,记者发现,男性消费者往往不会因为满减而多点。张先生表示,自己会根据点单的实际情况来凑单,不会因为优惠而特意点很多,“我觉得没必要”。相反,一些女性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满减而多点:“有些店的满减会比较奇怪,比如达到某个价格后会突然便宜很多,尽管可能最后加的那个东西其实只有几元钱,但最终价格会差十几二十元。”但也有消费者表示玩不过满减的“玄机”:“满减凑单,要会算才划算,所以我一般不喜欢凑单。”

事实上,即便多点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浪费,有的消费者表示会将多点的食物与他人分享,胃口大的消费者则认为,外卖餐品本身量就不大,根本不会浪费,有时还不够吃,但也有消费者希望商家尽量标明菜量以免多点浪费。

被吐槽的还有各种套餐,小张认为,每个人口味都不一样,固定搭配的几种套餐,真正喜欢的人不多,“就像肯德基套餐,有的可能不要小食,有的可能不要可乐,能自己自由搭配最好,但是单点的价格肯定比套餐要贵”。

但是,一些品种多、选择广的中餐套餐就比较受欢迎,点单量往往在店里名列前茅。“中餐套餐不会强制搭配饮料,饮料和米饭都可以单点。”消费者小峰说,“下单时可以备注清楚,主食的量要多少,有的女生不吃米饭,但套餐里有米饭,可备注无需提供主食避免浪费。”

    专家:平衡好商家、平台和消费者多方利益    

那么,对于防范外卖食品浪费,专家怎么看?

“较之防范外卖食品浪费,外卖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才是更大的问题。”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认为,外卖可以贵一点,贵才能使企业有效益,品质有保证,食品能安全,健康有保障。“不能让商家提供优质服务而不赚钱,如果一门生意,违背规律、没有逻辑,就不可能长久。”

“判断外卖该不该设置起送门槛,很难简单地在法律条文中寻找依据,也不宜归因于浪费还是节俭的道德标准。这背后是一本商家和消费者都在精打细算的经济账,还带点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资深媒体人佘颖认为,这笔账最终决定了商家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和经营,决定了万亿外卖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影响到数亿消费者能否吃上一口热乎饭,需要平衡好商家、平台和消费者多方利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