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还能如何升级?听听市民怎么说
2023-06-25 青年

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文、图

2020年底,苏州河两岸实现中心城区42公里滨水岸线基本贯通,2022年初《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的正式实施也为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休闲、运动、观光的共享开放空间。《条例》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多,美好的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哪些服务还需下功夫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日前走访了12345平台上市民反映问题较多的部分岸线段,采访了在步道上休闲活动的各年龄段市民,听听他们的声音。

    饮水设施够吗?配套便民空间如何升级?    

《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提到“‘一江一河’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如饮水、母婴休息点这类便民设施等,还应当提供满足开放需求的商业服务,贴合消费需求”。记者沿着光复西路,从宝成桥走到曹杨路桥,走了大约1.5公里,就发现了一个在配套上十分明显的问题——沿途“缺水”。

“哪里能买水呀?”在靠近武宁路桥的滨水步道上,记者遇到了一群正在City Walk的年轻人,他们发现想喝水只能离开步道,去附近居民区的便利店购买,步道上找不到直饮水设施,“看来以后来苏州河边徒步只能自己备好水了。”

苏州河不是规划了驿站可以饮水吗?疑惑之下,记者走到武宁路桥下的驿站才发现,原本承载了休憩、充电、饮水、交流、应急医疗、游览问询、公共厕所等10项基本服务功能的苏河驿现在基本都已撤去。记者向驿站外的一名保洁员询问,保洁员告诉记者,这里很早以前就只剩下公厕的功能了。

武宁路桥下的苏州河驿站只剩下公厕功能,原本规划的饮水等区域空空如也

水岸驿站原本是对沿线贯通空间以及街区范围内公共服务功能的一种补充,是为了市民能够更好地使用苏州河滨河开放空间,为何这些规划承载的的功能消失了?这不仅仅是某一段滨水空间的问题,在苏州河昌化路码头至九子公园段,记者也发现了配套空间上的不足——整整3公里几乎没有食物售卖亭,沿途少见直饮水设施,也没有可以坐下来的咖啡厅,夏日闷热之下,难免会给一些有需求的市民带来不便。

沿着苏州河一路走,记者听到了市民们的想法,“理解苏州河步道比较窄,无法像滨江那样设置有空间设置自动贩卖机,但能否在每座桥下的驿站里设置?”“在河岸沿线相对宽敞的口袋公园、亲水平台能否增设一些直饮水设施?”“希望在各导航软件里能搜到滨水公共饮水点的位置。”

提升市民在苏州河滨水空间休闲、休憩活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还需要下更多功夫。

   应该允许垂钓吗?“限制行为”如何更精细化?    

漫长的苏州河岸线上,违规钓鱼是“顽疾”, 尤其是“一江一河”贯通后,原本行人不可达到的区域成了亲水平台、小花园、小树林,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了“便利”,但垂钓在《条例》中明确规定属于“限制”行为。

记者在12345热线里市民反映的曹杨路桥附近看到了三位垂钓者,其中一人为了方便,干脆翻过防护栏放置钓竿。步道旁摆满饵料、毛巾等用品,地上则摆着水桶,桶里装着钓上来的鱼,而不远处正立着“禁止捕鱼”的告示牌。“阿拉是钓鱼,伊写是‘禁止捕鱼’。”钓鱼与捕鱼,一字之差,成了垂钓者们解释行为合理的理由。

曹杨路桥附近垂钓的市民

但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都对垂钓表示了宽容的态度,一位市民说:“这难道不是苏州河变好的一个象征吗?”在不破坏绿化、不乱扔垃圾、不用会影响其他人的钓鱼方式的基础上,许多市民们并不介意垂钓的存在,市民们表示这些钓鱼者有时也是河畔的一道风景线,但另一个共识是垂钓的行为和区域需要被规范,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边是钓鱼爱好者的需求,另一边是市容环境、水域环境、鱼类水生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如何平衡?采访中,多位垂钓者都表示希望能够在苏州河滨水空间设置官方垂钓点,“黄浦江边有两个垂钓点,但是太远了,钓鱼就是想图个方便,家门口的苏州河能不能也设置几个?”“选择步道较宽的地方,向河道里做个类似亲水平台一样的外拓,这样钓鱼就不会影响路过的行人了。”市民们认为在满足水质情况和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垂钓,设立官方垂钓区并明确罚则的办法更合理。

关于苏州河沿岸能否允许垂钓、遛狗等行为的话题几年前就有讨论,这对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考验,什么样的区域适合设立垂钓点?如何平衡好苏州河滨水空间里的烟火气与秩序性?钓鱼、遛狗、放风筝等这些《条例》规定的“限制行为”,具体在哪些区域和时段可以做?目前还缺少一个更精细化的说明,需要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后制定详细细则。

苏州河畔“禁止捕鱼”的标识

实探后,记者就市民关心的垂钓点位规划问题询问了普陀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暂不方便透露后续规划。记者随后又致电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垂钓等行为在《条例》制定时就明确了不是“一刀切”禁止,允许在部分区段垂钓、遛狗等行为,具体点位设置由各个区综合岸线实际情况考虑。

但由于苏州河两岸滨水公共空间较为局促,垂钓行为不仅有破坏绿化的可能,钓钩稍不注意还会伤到过往市民,所以各区在点位设置上需要谨慎考虑,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苏州河流域多个区都未明确规划垂钓点。

宝成桥至曹杨路桥的滨水步道旁有许多老化脱落的防护绳

    还有哪些安全隐患?市民还有哪些呼吁?    

从宝成桥到曹杨路桥,这一路,记者注意到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排除;这一路,记者也听到了不少市民提出的建议,或许能够让苏州河滨水空间成为更美好的城市公共客厅。

在没有防汛墙堤的滨水步道段,记者目睹了一场“惨剧”:一位市民在步道内遛狗没有牵绳,狗被岸边的水鸟吸引却不慎掉进了河里。诚然不牵绳遛狗的行为本身就充满隐患且不该出现在步道内,但岸边防护绳没有起到任何防护作用也是事实。沿岸记者注意到了不少防护绳都已老化、松动甚至脱落。距离老化的防护绳几步之遥的草地上,一位市民正带着小孙女正在休闲玩耍,看着便令人揪心……近期梅雨季节,苏州河水位上升,这样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在日常堤岸巡护中及时排查。

从宝成桥上驶下的非机动车(上)停放在入口处的非机动车让本就不宽敞的滨水步道更加拥挤(下)

记者注意到的另一个安全隐患出现在桥梁与步道交汇的路口处。以宝成桥为例,桥梁下隔开了一块区域用于停放非机动车,但此处经常有非机动车顺着桥上的坡道冲下来,惯性之下很难刹住车,走出步道的市民倘若避之不及便会与之撞个正着。同时,许多市民将共享单车停在了此处,让本就不算宽的步道在入口处更加拥堵,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市民表示,她经常需要手动将这些共享单车挪开才能将婴儿车推进步道。《条例》施行以来,非机动车进入步道问题得到了改善,但这些“边角”处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重视。

沿着苏州河北岸向西南走,记者发现越靠近曹杨路桥步道旁的树荫越来越少,树木可能是新栽种没多久,烈日之下体感越来越晒。“天气越来越热了,这边的树荫不够的。”坐在曹杨路桥旁休息的市民李女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种树,能不能多一点上海特色?比如种点白玉兰。”

滨水步道上的座椅在市民眼中也有可升级的空间。一位市民这样建议:“现在上海有些路边的座椅已经能无线充电了,苏州河边能不能也投放一些?太阳能的,也环保。”目前,上海街头已有不少共享座椅配备了可供手机充电的公共设施,可为市民解决手机突发“断电”的危机,市民希望这样贴心的功能能应用在苏州河沿岸。

曹杨路桥附近的滨水步道明显树荫不足

“在步道的路口都有这种介绍历史建筑的立牌,其实可以在座椅上也多做点设计。”除了增加便民功能,市民们认为座椅也能成为苏州河岸线的文化内涵提升的载体,比如将沿线的人文故事写在座椅上,或是在座椅的外观和颜色上结合相关文化背景?

日前,记者以市民的身份通过12345热线反映了实探所见的安全隐患和更多市民的需求,已得到普陀区的工单回复。相关部门表示将通过调研走访酌情增设饮水点位、及时修补防护设施,综合考虑滨水空间面积增加绿植覆盖率。

    ◤  记者手记  ◢    

滨河空间治理反映城市精细管理能力

同为市民都市生活新秀带的靓丽风景线,黄浦江和苏州河承载的功能不同,滨江面向世界,而滨河更多面向本地社区居民,更注重民生历史的传承和保护滨水公共空间。本次实探,记者发现的问题与市民提出的意见涉及水体、岸线、公共空间、业态……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折射出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管理涉及多方面、多群体,多元诉求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根据《条例》,沿岸区的人民政府是辖区滨水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慢行、亲水、体育、公益性服务等设施的设置。记者查阅信息后发现,今年3月,普陀区相关部门曾表示初步考虑划定多个钓鱼点位,同时,对钓具、饵料、垂钓方法等也将有要求。在期待具体规划出台的同时,还需要考虑配套安保巡查、保洁、保修、保绿等管理。在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同时,维护好市容环境、设施设备,维护好苏州河滨水空间的景观面貌。

滨水公共空间的打造成为上海城市治理的“新名片”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建设。期待在综合各方意见之下,苏州河的滨水公共空间成为能进一步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城市会客厅。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