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在即,这些新亮点需要提前知晓
2023-06-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随着高考分数的确定,广大高三考生将于6月26日和7月1日—2日分别迎来综合评价批次志愿,本科阶段除综合评价批次外的其他批次志愿的填报。业界提醒,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科学参考往年各专业录取位次等数据,综合考虑今年考生人数略有增加等因素,合理选择各批次具备填报资格的志愿。同时,填报前要特别关注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注意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和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身体条件和学费等方面要求。

  ◇  突破单一学科局限高校纷设双学位  ◇  

当前科技重大创新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说,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从今年沪上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看,多所学校大幅推出双学位项目及交叉课程。

今年,复旦大学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本研贯通)、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2个新增招生专业方向。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潘伟杰介绍,学校致力于完善“2+X”本科培养体系,推出包括智柔体设计与制造、生物考古、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智能移动机器人、医学物理学、人工智能药学等在内的十余个跨学科学程项目。

上海交大今年一口气面向本科生推出15个双学位项目,其中,理工交叉类项目8个,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类(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经管文理交叉类项目4个,如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医文交叉类项目3个,如预防医学+行政管理等。

华东师大也围绕“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5个领域,不断升维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该校已推出包含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内的10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  给拔尖人  才更长远发展空间  ◇  

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沪上名校均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本科生招生方案中公布了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进一步畅通人才培养通道,为拔尖人才培养建立“特区”。  

复旦大学在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等专业持续招生的同时,推出本博贯通“光子计划”拔尖人才培养、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十年一贯制培养等项目,面向对应专业新生进行选拔。“从本研贯通、本博连读到十年一贯,复旦正在不断积极探索多主体参与的全链条评价模式,把握人才培养长期性、渐进性特点,让每一个来到复旦的同学都能够带着对学科、学术的无限兴趣,成长为一流人才。”潘伟杰说。

在上海交大,为强基计划定制“4+4”或“4+5(含海外)”本博衔接培养模式:本科阶段以理工交叉为特色,学业优秀的学生可免试直升博士阶段;博士阶段可继续在原学科深造,也可选择进入关键领域的工科专业进行学习。此外,今年上海交大机械类试点班升级2.0版本,最新推出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重点培养智能制造、双碳等国家战略方向工程科学家与行业领袖。上海交大招生办常务副主任武超介绍,试点班实行“4+4”本博贯通培养,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本科阶段全部纳入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博士阶段可入选致远荣誉博士计划。

华东师大今年录取的“强基计划”新生将自动进入卓越学院,学校为其构建“3+1+X”本研衔接培养路径,即学生在顺利完成三年本科学习后,通过转段考核即可直接进入硕士或博士培养阶段。与此同时,面向2023级本科新生,华东师范大学还持续推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微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为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筑优质优雅而又多元多彩的教育体系。

为推进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创新班”将在今年首次招生,开设“4+5”本博贯通,在上海、浙江、安徽、山西四地共招收15名学生,通过以更加科学的设计、更加灵活的机制,精心谋划制定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力争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造就一批“有情怀、强本领”的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

  ==  提醒  ==  

市教育考试院介绍,今年共有749所高校在沪招生,其中本科招生院校有660所,比去年新增28所。不少高校根据学科属性对院校专业分组进行了优化调整,也将密码科学与技术、精算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优势专业或新兴专业投放至上海,充分体现高校的培养特色与国家需求。

面向新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一些老牌专业,市教育考试院强调,填报本科阶段志愿需要注意两点:

一方面,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科学参考往年各专业录取位次等数据,综合考虑今年考生人数略有增加等因素,合理选择各批次具备填报资格的志愿;填报前要特别关注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注意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和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身体条件和学费等方面要求。

二是用好参考数据。为便于考生填报志愿,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以下成绩分布表:《2023年考生高考成绩分布表》《2023年综合评价批次线上入围考生成绩分布表和各综合评价批次招生院校线上入围考生高考成绩分布表》和《2023年艺体类[美术与设计学类、编导类、表演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类、音乐学类(音乐学)、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声乐)、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器乐)、体育类]专业统考合格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分布表、专业统考成绩分布表和投档成绩分布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