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与民俗江南,第22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呈现多面江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金山农民画稚拙夸张色彩浓郁,长宁的月份牌年画复古与时尚结合,嘉定竹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浙江舟山渔民画造型大胆夸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民俗味浓,安徽青阳农民画乡土气息足……虽然风格各不相同,但这都是江南,是多面的江南。第22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今在奉贤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揭幕。
作为上海群众文化中一个老牌的市民画展,今年的“江南之春”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向沪苏浙皖四地民间艺术家征稿。经过各级评选,最终遴选出获奖、入选作品124件及苏浙皖邀请参展作品30件,共计154件作品参展。
各地市民用画笔呈现各自心中的江南。三个板块中“看上海”描绘上海都市风情的作品,“共江南”呈现长三角各地文化作品,“绘华章”从日常生活、重大事件等方面描绘市民的美好现代生活。上海市群艺馆项目负责人陈迪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之春”美术展在不断地融合与拓展,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作品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新格局。
“烟雨江南”固然是江南的共性,但江南的各处又不尽相同。获得一等奖的是金山文化馆文化干部刘静静的农民画《灶台间》,呈现的是江南人家的厨房。江苏宿迁的孙一苇所绘的《农民》呈现了当地有500年历史的高跷表演场景。而来自的浙江冯丽萍的草编画《向日葵》采用宁波本地种植的蔺草,用多种独创的编织技法精心编织而成,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一生向阳的精神追求。安徽范洁的油画作品《徽乡物语》,灵感来源于徽州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
“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不仅承载着上海群文美术的发展轨迹,更成长为上海画坛群众性、标志性、权威性的品牌美术大展。展览由上海市群艺馆、上海市美协、奉贤区文旅局共同主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