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新奋斗|128个微信群,辐射万余居民,社区民警顾晓芬打造“线上警务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教育群、美食群、遛狗群、搭伙群、“群主群”……这些都是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浦锦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顾晓芬手机里的微信群,更是她排查风险、打击防范、化解矛盾的“独门秘籍”。
128个微信群,吸引了3000余名微信好友,辐射了一万多名居民。近年来,顾晓芬依托微信工作群——这个不打烊的“线上警务室”打造创新线上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精耕细作之下,顾晓芬负责的浦江颐城、颐城尚院、颐城晶寓三个居民小区报警类110警情近三年逐年下降10%,辖区内110警情总量七年间下降46%,矛盾化解率达到97%。
活跃在128个微信群
打造创新“线上警务室”
双眼炯炯有神、声音洪亮、走路步步生风,这是采访时顾晓芬给人的第一印象。谈及为何手机里有128个微信群时,顾晓芬介绍道,“小问题不解决,最后可能酿成大事故。微信群里可以发现很多潜在的风险,或者市民的需求。此外,我把一些社区里热心活跃的居民,也就是本地的‘社群达人’聚集在一起,再搭建一个‘群主群’。然后,我会把诸如反诈提醒、高发案子、安全防范、寻狗启示等内容发在‘群主群’里,再让这些群主帮忙转发在他们各自所在的微信群,这样效率更快,覆盖率更广。”
在顾晓芬看来,要善于在微信群中的“吐槽”声中寻找隐患,排查风险。顾晓芬回忆道,“2年前,居民们为济阳路高架全线通车欢呼雀跃,但江桦路浦星公路口清晨的交通拥堵又让大家头疼,很快我就在各类生活微信群发现了不满。”于是,顾晓芬抓紧上报,属地派出所会同交警支队立即开展踏勘和分析,发现因江桦路浦康路口未设置红绿灯装置,导致南北方向的车辆争相转弯进入江桦路形成堵点。据此,交警和属地派出所积极应对,采取了早高峰加派警力疏导和调整路口信号灯等措施。随后,顾晓芬请各大群主第一时间在群内通报进展,居民们纷纷点赞。
在工作中,顾晓芬逐渐形成了“随时发现、随时报告、随时流转、随时处置”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微信里那一个个“红点”都是她急需解决的事项。顾晓芬逐渐感觉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需要更大的“朋友圈”,为此,她建立了覆盖所管辖社区、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的微信群。大家既是发现问题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环,形成了一个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的“平安联盟”。
当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问及是否有时间回复家人微信时,顾晓芬说道,“我回居民的微信都是秒回的,但是家人的微信免不了被微信群和私信‘淹没’。像我这几天都在处理居民的一些邻里纠纷,我自己家里漏水,也没精力处理。我儿子今年中考,但是我都是‘放养型培养’。我朋友说我,整天操居民家的心,自己家孩子的心都没操过。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辖区内有近一般是新上海人,他们可能在上海人生地不熟,每次向我咨询或者求助时,我都会带来第一手信息。自然而然地居民就会信任我,我觉得我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线上排查风险线下走访
让社区居民充满安全感
顾晓芬活跃在各类微信群,她在“妈妈群”巧妙取证,成功抓获偷钱的保姆;在“团购群”中第一时间发现非法兜售烟花爆竹线索......她没想到自己还能通过一个“投资群”成了两位老人的“女儿”。三年前,接到反诈预警的顾晓芬登门对黄阿婆劝阻。老太太正戴着老花眼镜研究着电脑上的K线图,拒不配合。在沟通中,老太太说了句“你和我女儿一样大”,让顾晓芬突然找到了劝阻的思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顾晓芬发现老太太虽然满脑子“生意经”,但“门道”多是诈骗行业的“套话”,察觉老太太已被“洗脑”的顾晓芬决定“反洗脑”,她耐心剖析辖区真实案例中的相同点,分析诈骗话术的每一个圈套步骤,并重点讲述了多位老人的惨痛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苦口婆心果然奏效。
随着深入沟通,顾晓芬发现老太太不差钱,但因女儿不在身边,缺少了陪伴和关怀。于是,顾晓芬领着她去小区打乒乓、跳广场舞,帮助她尽快融入社区。逢年过节还和居委干部一道上门慰问看望,主动为她承担了很多家务事。老太太时常在微信里和她聊聊天,顺带反映下社区情况,而她总是叮嘱老俩口要保重身体,去年黄阿婆老伴多次血透都是顾晓芬接送的。一来二往,她俨然成了他们的“编外家人”。
“做了社区民警岗位后,我发现,很多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排忧解难。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也能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顾晓芬说道。今年5月下旬,小区居民徐小姐反映,外卖小哥给她挂在门外的一份午餐不翼而飞了。顾晓芬经过梳理排摸,很快锁定了嫌疑人。令徐小姐没想到的是,这位社区民警不仅对这单外卖失窃案如此上心,帮她找到了顺手牵羊者,还教育督促对方进行了赔偿。顾小姐拿回的虽然只是22元钱,但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感。
当记者问及做好社区民警的经验时,顾晓芬说道,“做好社区工作其实没什么秘方,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老百姓有需求,我就第一时间回应,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付出自己的真心。只要让老百姓感受到你的善意,哪怕结局可能不是最完美,但是老百姓对你是肯定认可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