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也是一种阅读,“经典鉴赏季”拓宽阅读边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听音乐也是一种阅读。行知读书会“经典鉴赏季”今天拉开序幕,邀请古典音乐鉴赏、评论家项震为读者导赏交响乐。而这个“经典鉴赏季”所涉及的经典大多不是图书,但同样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在项震看来,听优秀的交响乐常给人读一本大书之感,这是因为交响乐有世界性、戏剧性、史诗性这三个鲜明特点,有着最具国际化的音乐语言、最具丰富色彩的音乐形式、最具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形式。而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波澜壮阔、气壮山河令人深受震撼,大多也凝聚着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是作品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
1956年夏天,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就提前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词作家乔羽在为电影主题曲作词时,一度毫无头绪,直到他想起在江西看到长江时的壮阔场景,才写出了歌词的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我的祖国》正是用最简单、最生活化的语言,打动了人们,成了永恒的旋律。
项震说,中国作品如此,西方音乐也一样。威尔第的《飞吧,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被称为“意大利第二国歌”。威尔第正是通过这首作品隐喻了当时被奥地利所占领的意大利人对强权的反抗,每当旋律响起,意大利民族的爱国热情也就瞬间被点燃了。
还有斯梅塔纳的《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斯梅塔纳为捷克的革命作过贡献,是像冼星海一样参加革命的作曲家,写过很多革命的歌曲。”项震说。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念故乡”,这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异国他乡,对故乡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而王莘的《歌唱祖国》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因为音乐中充满了对祖国最深切的爱。
主办方表示,交响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期待音乐能为人们提供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能够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差异,传达出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