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AI生成之路”,为青少年插上科技翅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剑平/图 郭容/视频
又一场青春AI盛宴如约而至。7月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在全球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蓬勃兴起之时,来自十余个国家近千名青少年和线上观众一起关注AIGC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感受创新无国界。
两院院士、行业大咖、教育先锋、世界冠军等被邀请参与论坛的主旨演讲、圆桌论坛、青春有约等板块,超强头脑风暴和有趣互动体验,呈现了一场“生成未来”的AI盛宴,为青少年插上科技的翅膀。
【 场内 】
来学习 守正创新是科技革命的前提
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报社联合承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豪出席论坛。
倪闽景和周傲英两位大咖在现场多了一重身份,他们被聘为上海少年科学院人工智能分院的特邀顾问,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为他们颁发聘书。
作为主旨演讲环节的主讲人,周傲英带领现场青少年一起走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他从ChatGPT说起,“ChatGPT以寓言的方式宣示新时代,AI发展也启示更多人,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让场景驱动应用,应用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数据是新能源,能将人类带入数字文明时代。周傲英表示,人工智能是高级工具,承载新的思维方式,青少年更需投入创新,研究人工智能,让数据赋能平台。
说起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周傲英提到,教育是为了提升思维层次,要认识到知识背后的创新,教育的任务是为让孩子来改变世界,“如今数据带来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守正创新、首创精神正是科技革命的前提。”
来讨论 “生成未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大模型到底怎么学习的?像“刷题”这样吗?人工智能大模型对青少年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将产生哪些影响?
圆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与青少年教育:机遇、挑战与伦理讨论”展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话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校长施洪亮,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教授、博导赵旭,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学生、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倪子欣,以及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学生Yan Jiekang。
说起大模型学习,赵旭表示,要让计算机读懂图像,大模型就要进行“翻译”,让输入信号变成计算机能读懂的表示,而大模型以参数的形式存放在数学和数据编织的“篮子”里,当需要之时以参数形式调用。其实人工智能浪潮的背后是深度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会对青少年学习带来哪些影响?施洪亮表示,人工智能提升了思维,学习过程中提升思维也很重要。培养这样的核心素养不适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方式,而需要实践、体验、探索,用沉浸式、跨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圆桌论坛迎来神秘嘉宾——数字人图灵,两位学生与图灵做了互动。学生希望数字人成为老师吗?倪子欣摇了摇头,“人工智能不可能有人类的思想,人类教师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
若青少年拥有AIGC的能力,最想做什么?倪子欣说,她希望将其实体化,“如让机器人拥有AI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分担家务,成为劳动力。”Yan Jiekang则更愿意让AI对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客观分析,帮助自己做出正确选择。
来互动 体验AI智联绘画、体育和音乐
看过“刀刀狗”系列漫画吗?了解花样游泳吗?AIGC如何与音乐结合?“青春有约”板块分三个环节,现场体验AIGC智联绘画、体育、音乐的魅力。
“绘画有约”环节,“刀刀狗”漫画形象创作者慕容引刀和现场两位观众在“丹青约”AI绘画平台体验AI绘画生成。“穿着青色汉服的国风少女。”“童话世界里的城堡。”在平台输入关键词,绘画也随之生成。原来“丹青”是网易伏羲自研的图片生成模型,是100%的国产大模型。围绕“未来世界”主题,随着给出“飞行的汽车”“天空之城”“人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等关键词,绘画一一生成,引来“哇”声一片。慕容引刀表示,AI绘画带来了挑战,而我们更需要用审美、美育来引领。
“体育有约”环节,花样游泳四届奥运会七枚奖牌得主、世锦杯冠军黄雪辰介绍说,游泳和舞蹈是花游的基础,日常训练时她们借助AI教练通过同步影像追踪帮助运动员对每日的训练动作进行分析。
这项水上芭蕾也需要编舞基础,现场,AI根据一段音乐生成约15秒的舞蹈,黄雪辰带着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国际青少年一起舞出青春。
AI与音乐的关系延续到了“音乐有约”环节。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科技系主任申林展示了传统编曲方式,而当音乐遇上AI编曲方式,AI可以通过输入的音频转换为乐器演奏声音。两位青少年还现场体验了AI编曲技术,感受了音乐的新魅力。
【 场外 】
一本书、一场赛 成为拥抱人工智能的引领者
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少年科学院面向全市青少年推出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提供课程活动学习资源,搭建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打通不限语言、不限软件、不限器材的实践教育活动通道,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活动启动以来,共有27000余名青少年参与了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他们发挥创意思维,共创作诞生了4500余个科创作品,为人工智能领域储备青少年人才。
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豪为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的优秀选手代表颁奖。
论坛仅是开场,教育永无止境。2021年,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编著的《走进人工智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读本出版发行并迅速走进全市各大中小学,为青少年打开了AI的学习大门,深受欢迎。而作为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探索人工智能》也在2023年论坛上正式启动编写,继续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的科普初心。
论坛之外,第六届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已正式启动。作为WAIC赛事评奖板块中唯一的青少年品牌赛事,大赛将通过一个旗舰赛,“论坛”“嘉年华”两大重点活动以及若干特色主题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
结合人工智能在各场景中的运用,旗舰赛设置AI生活智造、AI智能协同、AI创新应用等七大赛道,综合检验参赛学生在算法设计、工程设计、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临场应变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
论坛现场,授予四季教育·爱为恪科创、上海枫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化蒙(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彼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翠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泛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雷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第六届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合作伙伴”,授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特别支持单位”,授予飞凡汽车“极智成长伙伴”,为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学习教育搭建平台。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希望以此为契机,为青少年提供与科技大咖面对面交流机会,一起探讨人工智能在包括科技金融领域在内的前沿应用。数智交行,共生未来,愿青少年能畅游在人工智能的海洋,努力储备知识,将来能更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汽飞凡依托上汽研学平台“上汽品牌体验之旅”为本次赛事推出智驾编程三日营活动,结合上汽飞凡自主研发的顶级智驾感知硬件,全融合智驾算法,2分半快速换电等多项行业领先黑科技,让孩子在新奇有趣的体验中边玩边学,学研一体,掌握智能驾驶和编程的基本知识,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为中国智驾产业奋斗的种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剑平/图 郭容/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