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让残疾人“码”上有车位,上海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2023-07-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一个小学生,针对医院、商场等场所无障碍车位被普通车辆占用等情况,提出将停车场管理系统和“随申码”集成的方案。在今天颁奖的首届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上获得了创新组二等奖。

    让人惊喜的小学生发明落地有对接    

记者面前的徐小隐只是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圆圆的小脸,透着稚气,此番她是作为个人参赛的。

因为平时跟爸妈出行时,发现停车场的无障碍车位时常被占用,就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小隐设计的第一个方案是让保安进行人工识别,再发一张无障碍停车卡,但是这样似乎不太尊重残疾人的隐私。于是,小隐开始琢磨更好的解决办法。

正在这时,她在网上刷到了“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顿时灵机一动:“随申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小隐还用乐高制作了一个停车场模型,无障碍停车还运用到了激光测距仪等功能,让这个方案更加智能。就这样,“申爱无阻·码上有车位”诞生了。

小隐的方案可以对残障司乘人员身份进行快速认定,认定身份后,无障碍停车位的地锁自动打开,从而保障特殊人群停车权益,实现无障碍停车位专位专用。

在此基础上,后续还可优化推出无障碍车位预订、智能导航等功能,车主出发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进行车位查询和预订,避免到达目的地却没有停车位的麻烦。

主办方对小隐的作品赞不绝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本创新方案出自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之手,令人惊喜。”

颁奖仪式上,小隐的“申爱无阻·码上有车位”和其他3部作品一同被选入创新组入围作品集并由企业对接,把她的这一设计变为现实。

小隐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她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设计出更多改善生活的小发明,让城市更美好。

    获奖作品洞见未来“随申码”发展方向    

2022年10月以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市科委等单位指导下,推出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旨在向全市创新人才及企业征集实用、好用的“随申码”应用方案,力争让“随申码”更好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和企业日常经营。

创新大赛启动后,社会反响热烈,各行业、不同年龄层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团队踊跃报名,共收到参赛作品200余份。参赛作品聚焦科技助老助残、智慧校园、医疗健康、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激发“随申码”转型数字新力量。

从一些典型获奖作品中可以洞见未来“随申码”的发展方向。

像“医疗服务情况随身查”作品,排队等候就医叫号成为当前患者就医流程中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参赛团队提出创意:患者到院后,展示“随申码”在自助机上进行签到,患者信息会自动进入排队序列,包括门诊以及各检查检验科室。在“随申办”App上可以查看各队列的实时排队情况并推荐排队就诊优先级,通过短信提醒和院内导航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抵达就诊地点,在缩短患者就医排队时间的同时减少患者在院接触,在已有的“随申码”就医服务基础上,又有了更深更广的功能拓展。

如“‘蓝盾’工具包”作品,由长宁公安分局相关团队创作,极大拓展了“随申码”作为数字身份凭证的功能定位,初步开发门卫扫码、刀具扫码、宾旅馆扫码、网吧扫码、接济扫码等五大场景,在需要实名登记的特定管理场景下,用户只需要亮码就可以“一码通行、一码登记”,带来便民、高效、安全的认证登记体验,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依托“随申码”实现了有机融合。以“门卫扫码”场景为例,用户在门卫闸机系统上扫“随申码”,系统后台自动比对,已登记的人员闸机将自动放行,访客则自动进行实名登记。

    加快推进“随申码”向“城市码”功能升级    

从2020年上线“一人一码”服务,到2021年拓展“一企一码”,今年又探索“一物一码”创新应用,“随申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三高”目标,一步一步向“城市码”功能转型。

首届创新应用大赛秉承“汲取民智民慧,开放数字生态”的初心使命,邀请广大市民和市场主体为“随申码”未来发展把脉定向,突出体现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随申码”是上海市2020年推出的市民、企业二维码数字名片。三年多来,从服务于疫情防控到现在的广泛用于市民生活、公共服务、企业服务等各大领域,“随申码”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快速迭代,目前,已成为全国首创的城市范围互联、泛在、智慧的“市民、企业随身服务码”,为上海近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数字载体支撑。

近期市大数据中心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正在加快推进“随申码”向“城市码”的功能升级,构建“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全方位的城市服务和治理体系。目前,已制订新版“随申码”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升级建设“随申码”运行管理平台,建立“随申码”全方位运行支撑体系。

未来将从三个方面迭代升级:深化个人服务,深化完善线下政务服务、看病就医、交通出行、文体旅游等场景,提供便捷“一码服务”体验;加强企业服务,推进“企业随申码”在信息公示、安全生产、服务推荐、政策送达及综合监管等场景的应用,打造企业数字名片,为企业量身定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城市部件分级分类赋码,市民扫码后可知道城市部件(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历史文化建筑等)管理主体、空间地理等属性信息,再叠加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实现可监管、可溯源的“码上管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