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自然李少君
2023-07-16 生活

陈克锋

李少君担任《诗刊》主编,他的诗学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但是,对于李少君由一位新闻记者变为诗人,其中的波折却鲜为人知。他的理论文集《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收入了14篇思辨类文章,附录5篇相关论文,通过“自述”视角,让我们洞察了一位诗人的成长背景和曲折历程。

其中,《樱花树下的诗意》一文,李少君以青春飘逸的语调、清新自然的笔触,追忆了就读武汉大学时与同窗好友邱华栋、陈作涛等谈诗论道的情景。他写邱华栋:“这匹来自西域的小马驹先是到了山清水秀的楚地,接着又冲到北京大都市驰骋……经常披着一条大白围巾,行走在樱花树下,迷倒不少气质女生和无知少女……”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他坦言:“武大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诗歌的历史。”以至于,“珞珈山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是诗的绽放”。这种诗意的表达,充满浪漫气息,让人赏心悦目。

《百年新诗,其命维新》是文集的核心之作。它来自于学者吴投文与李少君的两次对话。该文后来收入《百年新诗高端访谈》一书。它系统性地回顾了李少君的前半生与诗歌艺术之路,穿插着对新诗百年历史及使命的观察和思考,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余味无穷。李少君从发表的散文诗处女作谈起,讲到了武汉大学的“樱花诗会”(诗意盎然的浪漫青春底色),新闻系毕业后的海南记者生涯(为了行万里路),再到坚守文学理想主编《诗刊》(“国刊”舵手一往情深)。这些讲述,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深刻认识李少君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海口,他的住处就是“园林”,以致写诗都是写自然,因此才有了学者对他“自然诗人”的命名。

《百年新诗,其命维新》中有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情节。1990年,海南省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与原《海南日报》记者李少君结识。李少君见证了周文彰从学者到官员的过程,而周文彰则感慨在其认识的人中,只有李少君还坚持在文化领域,并因为这份坚持一直走到了《诗刊》。这份慨叹,确实让读者对诗人李少君赤子情怀的认识更进一层,也让我们感知到他与众不同的“诗观”为何带有迷人的温度和色彩。

诗意中国是中国之美的最高境界。中国之美建立在自然之美的基础上,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有机结合。李少君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庙堂,大地是道场,山水是导师,而诗歌就是宗教。”他勇敢预判并大声疾呼,新时代必然可以造就时代史诗。

诗人李少君认为,自然山水巨大的精神净化功能和灵魂疗治作用,导致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盛行,山水诗歌成为诗歌的主流。汉语语境中的“自然”一词,除了指大自然之外,也可形容一种人生状态、生活方式或精神理念。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而诗歌、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打动人心,感动人心,最终获得人心、赢得人心,在历史上留下更深刻的痕迹。李少君说:“我们确实到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和借鉴西方对现代性的反思的时候了,是重新认识自然、对自然保持敬畏、确立自然的崇高地位的时候了。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诗人们站出来,有所承担,带头重新认识自然,回归自然。”重新恢复自然的崇高地位,必须从心开始,领悟自然进而实现与自然相融、和谐相处,用心写作,不断修心,最终才有可能达到安心的理想目标。

在《自然对于当代诗歌的意义》《在自然的庙堂里修身养性》中,让我们看到了李少君的理性思考,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在对诗歌维新立体思考的基础上,他发出了“伟大实践呼唤与之匹配的时代史诗”的强劲之声。自然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融合的,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和矛盾的。同时,在对自然“微雕式”的透视、描写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新时代的“全景式”写作。李少君不仅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还振臂一挥,大声疾呼。在长诗写作不知何去何从之时,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尤其伴随网络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一步构建,中西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必然带来新美学理念和美学形式。作为一位痴迷诗歌并热血追求的诗人,李少君大胆预言,这将是一个新的美学开疆拓土的时代,必将创造全新美学方式和生活意义的新时代。这种夸父逐日般的虔诚,舍我其谁的魄力,让人钦佩。

掩卷沉思,我问自己,诗歌维新,到底需要维新时代的什么“新”?诗人、诗歌是否该有更多新作为?我想,李少君给我们做了比较全面、生动而深刻的回答。他的很多答案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和发人深醒的。

陈克锋:山东沂南人,1976年农历二月二出生。“北漂三部曲”系列组诗散见《星星》《诗选刊》《芳草》《诗探索》《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绿风》《广西文学》《天津文学》等报刊,多次入选年度诗歌选,获得全国诗歌大赛金奖若干次。出版专著6部,“北漂三部曲”构成其个人诗歌写作体系。

陈克锋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