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潇:用“AI眼睛”为工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我们的使命是为制造业打造基于AI、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标准化产品,解决诸如安全生产智能监管和出厂合格品检测等问题。”上海玉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潇是AI行业连续创业者,三年前抢抓人工智能浪潮的时代机遇,带领工程师团队创业,凭借《YobiAI工业级智能安全和智能检测系统》在“临港杯”第九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三等奖,“这次大赛不仅给我们展示的机会和荣誉,还帮助我们对接专业的投资机构,开阔创业眼界,让我们更好思考AI新时代的发展。”
为工业安全,从0到1完成AI+
一家高度自动化的纺织工厂内,大型机械臂正在有条不紊地织布,一名工人发现织布的丝不时掉落下来,堆积在凹槽里,多到需要清理,于是关闭切刀进入风箱作业区清理。这个区域狭长且光线不好,外面的工友未能注意到有人在内工作,以为机器出现故障停机,于是按动了切刀开关,就在血溅当场的惨事即将发生之际,因为该工厂使用了YobiAI工业安全眼,风箱作业区已做智能化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在100毫秒内做出反应,切刀没有启动,一场安全事故就此消弭于无形。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姚潇介绍随着工业机器人大量进入工厂,这些新增的场景让安全问题格外突出。“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大型机器人有三、四个人高,当无安全防护时,它向工人袭来,躲避不及,非死即伤。此外它在工作时有时短暂停顿,会让工人误以为已停机从而靠近,一旦机器人突然启动,碰到工人就可能出现伤亡。现有的安全方案,在机器人周边加装围栏配置光栅,同时安装激光扫描仪。这个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扫描仪只能扫描2D平面,一旦遇到有遮挡,或者3D空间,要么无法起到防护作用,要么需要加装多个来做全面防护成本较高。扫描仪异常灵敏,扫描到异物,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会即刻停机。对于工厂来说,误停机会造成物料报废,生产中断。虽然能保障安全,但由于误识别引起的生产延迟也是工厂所不能忍受的。我们正在做的是利用AI技术,在100毫秒内识别+控制三方设备启停,在第一时间发现生产违规、工人危险行为并及时制止,以此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将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文科研究生出身的姚潇来说,以万物感知、万物智能为表征的人工智能世界,似远,实近。
刚毕业时,姚潇在张江高科附近工作,深切感受到浦东是片科创的高地和热土,后入职一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后,她坚定了在该领域创业的决心,当时人工智能落地场景已遍地开花,但她坚信这是一个宽广的赛道,找准场景,补齐短板,就能领先一步,多方市场调研后,她发现制造业在工业生产安全领域降本增效,技术升级的需求非常大,于是决定在该领域发展,期待能成为浦东科创企业的又一颗明珠。
2020年9月,上海玉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张江高科创立。
在智造时代,加速奔跑
创业,既需要精准的市场眼光,还需要执着前行的定力与勇气。对于姚潇来说,三年新冠疫情是始料未及的,但她的步伐从未停止。
有同志者同行,前路才似锦繁华,该公司的技术核心团队2021年10月全部搭建完成, 6人的团队5人负责技术研发,姚潇一人肩挑销售,行政、客服、人事、财务……玉贲智能专注于安全生产智能监管和工业视觉检测两大场景,基于自研的核心算法,自主研发了核心产品YobiAI工业安全眼、YobiAI工业检测眼和YobiAI Cloud智能云平台。2021年12月,第一代工业级AI标准化产品出炉,她勇敢地与一家美资企业紧密接触,根据客户需求不断修正,在产品被试用了2月后,这家客户下单,尽管第一笔收入仅有3万多元,也给这家初创企业莫大的信心,继续在AI安全等工业级标品的研发道路上继续前行。
2022年,给这家初创企业带来不少风雨,姚潇选择与团队硬抗:“我们的行业是朝阳行业,一定会迎来彩虹。”他们的坚持是对的。目前,该公司产品已成功落地于葛兰素史克工厂、普杰无纺布工厂、南海南新无纺布工厂以及华东建筑集团总部大楼等多个项目,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国家注册商标及中国信通院边缘计算标准件计划产品检测和认证。该公司还成为华为认证级应用软件合作伙伴,其YobiAI工业安全眼产品获得华为的权威技术认证,并在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中斩获国赛优胜奖。
在“创青春”大赛再次获得肯定后,姚潇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加速迭代升级,最近她已经完成了多个岗位的招聘工作:“团市委的平台不仅助力我们拓展商圈人脉,还帮助我们对上海、对国家的发展有了更充分认识。”她迫切渴望在智能新时代奔跑得更快些,且每一步都铿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