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纾解青年住房困难,松江充分释放“松江引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继2022年破千万后再创历史新高。而租房则是毕业生出校门的第一课。在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作为一种新的租赁模式受到了青年群体的欢迎,推动了城市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
7月15日,为做好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工作,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在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上海市房管局的指导下,松江团区委联合松江区房管局,启动百名青年寻访城市足迹活动及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工作调研座谈会,共同帮助青年人“租得到”“租得好”“租得稳”。
打造属于年轻人“宜居社区”
提升青年人才的归属感
90后小徐是松江区一家本地企业的一名销售员,在中建·幸孚+公寓已经租住一年多。相比于之前租住的房子而言,小徐对现在的房子很满意,“小区有免费的健身房,离公司比较近,有浴室和单独的卫生间,住着很方便。”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户型内,均配有卫生间、洗衣机、厨房设备等,且享受民用水电的价格。工作人员介绍,只要符合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来沪工作者,都能够申请。
城市更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而人才汇聚的首要需求就是住房。位于上海松江的中建·幸孚+公寓有18栋高层建筑,是松江区最大的人才公寓及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中建·幸孚+公寓项目经理张宇驰介绍,目前项目入住人才超过1500人,“90后”占比达8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比7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20%。项目人才以24-35岁人群为主,多为单身青年。他们租房更注重个人隐私,及对独立生活的追求。
“房子是租来的,可生活不是”,对于95后、00后新一代年轻租客而言,选择租房,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准,相反,他们在租房上更加“有态度”“不将就”。记者从中建幸孚+公寓了解到,这里给青年们进行了服务提升。公寓设有厨房、书吧、健身房、影音室等公共空间,定期开展如主题沙龙、文创体验、潮玩竞技、联谊拓展等个性化社群活动,还组织青年人才一同观看世界杯以及共度圣诞节,提升青年人才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面向城市建设者的“管理者之家”
彰显上海的城市温度
这两天,顺丰松江区松江茸北网点的快递员范学东的正在忙着搬家。他的新家正是中建幸孚+公寓的“建设者之家”。
中建幸孚+公寓3号楼,是全新改造而成“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可提供100套住房、约400张床位,主要面向参与松江新城建设的建筑工人,以及公交轨交、市容环卫、设施养护、快递外卖、家政护工等一线工作人员。
对外地来沪的建设者而言,工地临时宿舍、城中村、群租房似乎是更普遍的选择。但租房价格、通勤时间、居住品质,也是他们所关切和期待的。从保障性租赁住房中的“一张床”产品供应,到“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上海正在不断探索中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
“每个房间的租金价格十分优惠,甚至低于同小区的其他同类租赁房源。”张宇驰介绍 ,床位月租金基本在千元以下。每个房间同样配置了厨房、卫生间以及淋浴间,整体配有公共厨房,享民用水电,拎包入住。
此外,为入驻的一线务工人员提供商业配套优惠,可凭借专用凭证,享受各商户折扣价格;量身打造专属社区活动,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上海周边一日游;协调医疗资源,与松江区属医院、街道卫生中心合作,定期上门问诊,提供咨询服务;满足教育需要,协调周边学校满足部分一线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协调松江大学城资源,开办职工夜校,帮助提升职业技能。
区房管局保障科科长、团总支书记姚瑶告诉记者,松江区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高品质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挖掘城市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和产业工人的租赁需求特点,积极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中探索提供低租金、可负担的“一张床、一间房”产品形态,并实行精准供应。
运营管理企业共同发力
向广大青年提供租房专项优惠
“在租赁市场来看,小户型的需求在增加。也说明了租赁市场对不同需求的租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我们的租金水平在2023年是相对平稳的。从成交周期基本在37.8天。”贝壳租房业务运营负责人韩湘秦告诉记者,目前贝壳总租赁单量已经超过1.1万套。
为城市引才、留才,离不开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企业的共同发力。韩湘秦介绍,7月3日至9月30日,贝壳租房联动全国13城开启“新青年计划”,为应届毕业生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租房专项优惠,为人才安居提供切实帮助。
闲猫公寓总经理梁晓芹介绍,目前闲猫运营了近万间房源,并且分布在多个产业园区,除了爬坡项目入住率基本都在95%以上,入住人才主要以20-30岁的青年人才为主,我们的项目也以单身公寓这样的户型为主,闲猫定位就是服务产业集群的企业人才,租金价格基本在1800-2200之间,
“对于企业和人才而言,比较关注的是租赁登记备案,人才住房补贴,水电成本等。”梁晓芹说。在疫情后能形成这样的态势除了得益于各个城市对人才的重视,还有一点很重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的人才公寓里”是“闲猫国际青年社区”的一大亮点。
在阵地打造上,闲猫在各个社区都设立了“青年猫”党群服务阵地,职工书屋、青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空间。闲猫通过以党建带群建,将各类政策资源、活动资源下沉到青年人才身边,以党建引领为动力,构建社区精神内核,打造更文明、更有文化、生活氛围更加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
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
寻找更加柔性有温暖的方式
去年4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两个月后,45个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发布。
随着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进一步铺开,一些突发情况案例同样给人启迪。“ 假如青年受裁员影响,失去了入住资格,如何在保租房的供后管理上更好的帮助青年人解决在上海的住房问题?”在调研座谈会上,松江区团委书记吕明远将收集到的青年群体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对此,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租赁合同到期需要重新审核资格时,租户失去工作,确实会与现有的政策形成冲突。“这个问题,也是今年政策层面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年下半年,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办法将启动评估修订,届时市房管局将对此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希望能寻找到新的机制方法,“既能够与整个的政策导向相一致,又能够兼顾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在座谈会上,吕明远还建议是否可以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模式为借鉴,尝试给青年人群提供低价宿舍床位、高品质社区服务,既能减缓青年人的租、押金压力,也能让青年人延续校园宿舍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社区的求职平台、心理讲堂等高品质活动,能够成为青年人步入社会良好的过渡。
前不久,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说过这样一番话:“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如今,上海正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为青年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好服务,帮助解决好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安身安居等急难愁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