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生活圈,也是社区温馨圈
2023-07-20 专题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建设“10分钟生活圈”是黄浦区正在推动的一项民生工程,作为老城区,打浦桥街道的“10分钟生活圈”有什么特点呢?不久前,打浦桥街道发布了《蒙西社区生活手册》《汇龙社区睦邻文明行为手册》和《打浦桥街道十分钟生活圈服务地图》。发布会上,还播放了一段3分钟的视频《听,丽蒙的声音》,记录了丽园路蒙自路区域的百姓生活场景。视频中,没有画外音的解说,只有那些我们在生活中很熟悉的“杂音”:油锅的“嗞啦嗞啦”、砧板的“咚咚”、小贩的叫卖、修理工的敲打声以及居民们满怀欢喜的评论,一个个镜头,都是满满的几乎要溢出屏幕的烟火气和人间温馨。

这里没有就医难

家庭医生受到青睐

走进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你会恍惚以为自己走错了门。没有拥挤排队挂号的人群,候诊座椅上没有久等的病人,悠扬的钢琴声回荡在大厅里,让走进这扇大门就医病患的心情一下舒缓了下来。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里的“音乐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说,这台钢琴不是为了体现高大上的摆设,而是他们精心打造的服务品牌:音乐岛。在金迎的认知中,音乐是具有疗愈作用的,是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钢琴放在这里,给病患带来放松的暗示,而音乐响起,舒缓着病人焦虑的心情,增强了医生的治疗效果。很多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工作者都乐意主动到这里来弹琴,今年2月,他们还专门邀请了著名音乐家孔祥东来这里举行音乐分享会。

用心耕耘的结果一定是收获,在2023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中,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全市2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脱颖而出,获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类第一名。

除了病人满意度,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率上,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名列前茅。这项工作,对于地处中心城区的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难度和阻力比其他地区大很多,黄浦区是上海医院较为集中的地区,仅三甲医院就有9家。有些居民觉得,生病了,我随便到哪家医院都不过十几分钟,为什么要签约家庭医生呢?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从服务入手,他们加大科普和宣传力度,以普及防病治病常识和家庭医生的作用入手,积极引导居民签约。金迎说,签约家庭医生,你就有了一个医生朋友,全家任何人有什么不舒服,都可以第一时间咨询,得到专业指导,避免延误或误诊。

针对病患对三甲医院求医的需求,他们积极筹划直通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资源,除了按规定下放到社区医院的三甲医院专家号,还努力和区域内外的三甲医院建立联系,解决居民就医难、挂专家号难的问题。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但努力服务好本社区居民,还认真服务那些在本区域工作的非社区居民。只要自愿,即使不是本社区居民,也可以签约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在人员高度聚集的写字楼里开设卫生服务站。

这里没有乡愁

外卖小哥感受温暖

让外卖小哥吃上健康的平价餐。

随着线上消费的兴盛,骑手小哥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就业群体。中午时分,一些餐饮品牌集中的商务楼宇门前,电动自行车横七竖八停放的场景并不少见,但在打浦桥街道辖区内的日月光商业中心却看不到这样的景象。

日月光中心入驻企业30多家,入驻商户320多家,在这里上班每天出入的白领大约有四五千人。这样庞大的商业体量和人流,为什么却不见门口有任何杂乱,也少见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堵塞通道的现象?

2019年5月,打浦桥日月光中心成立了“海苔社·日月光”党群服务站, “海苔社”成立后,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商业体党建模式,努力打造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商户多、骑手多,起初也免不了门前的乱象。“海苔社”以此为突破口,将外卖小哥这一新就业群体作为自己的服务、工作对象。经了解,他们掌握到,打浦桥辖区有快递站11家,周边地区的外卖小哥约有600人。由于日月光内有很多餐饮商户,每天中午的外卖超过2000单,也就是说,附近的外卖骑手每天中午人均要送5到6单。

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他们开始分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引入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泰康路沿线的绿化进行改造,腾挪空间,设置外卖骑手的专用停车位,安排专人管理维护,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停放有序,缓解小哥骑手停车难问题。

外卖骑手小哥流动性比较强,工作时间不规律,呈现出人员分散、集中服务的特点。他们结合黄浦区开展的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驿站的活动,在大楼内设立驿站,为广大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充电,让那些顾不上吃饭的小哥,热热饭、喝喝水。同时,他们也在驿站准备了常用药和个人防护用品。

街道结合社区食堂升级改造和新就业群体用餐时间的特点,推出了免费食餐、大食量套餐等一系列新举措。在周边新就业群体中广泛宣传,让外卖小哥也吃上了干净、卫生、平价的健康餐。

工作中,他们把外卖小哥看成“自己人”,让他们感受到了融入打浦桥大家庭的温馨。

这里没有大院

年轻居民有新去处

瑞泰轩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休闲空间。 本文受访者供图

打浦桥街道是一个老街道,寸土寸金,可以提供给居民们休闲的地方不多,特别是年轻态的消费休闲场所更少。在打造“10分钟生活圈”的工作中,街道想方设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在瑞金二路上,曾经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个小小的雅致的院子,现在被改造成“趣办·瑞泰轩”——一个以文化生活为内容的文创园区。建筑修旧如旧,环境和功能却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瑞泰轩呈现出无边界社交的氛围。1号楼沿街而立,橱窗即画框,伴随季节更迭不断变幻,链接街道与商业,收藏四季变幻之美。2号楼露台层层递进,多面采光,推窗见绿。3号楼以红砖为基本元素,保留了原始的三角木构桁架、钢窗。经过修缮、改造重新纳入新的生命力,增强建筑群的和谐感与连贯性。5号楼则将底层完全打开,通透的落地玻璃带来更多展示面。

瑞泰轩结合附近田子坊、沿街商业氛围,做了“潮牌”的定位,将园区空间使用者设定为有着集物爱好的青年群体,根据当下多数上海青年的生活方式进行布局,以期让青年群体在办公、社交、消费等主场景中呈现放松的状态。

这样的空间,为周边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提供了一个高雅而时尚的新生活空间。休息日,坐在这个有故事的院子里喝一杯咖啡,成为很多当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在这里工作的老外,他们也逐渐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最近,园区总经理韩茹很兴奋,园区里有4位CEO最近在法国组织活动,他们将中国的文化和品牌带到了埃菲尔铁塔之下。

走在打浦桥,你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这些温馨,也会被这样的生活氛围所感染、所感动。如果说,通过生活设施的改造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是“10分钟生活圈”的普通版,那么,通过人文关怀营造社区温馨圈就是“10分钟生活圈”的升级版。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