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丨“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亮相,系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生动故事
2023-07-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黄浦江沿岸地区的城市化之路归纳为四种模式: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与人民城市。我们的课程也将按照这一顺序,次第展开。”在浦江游船上,上海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苏智良在《东方之珠:穿越浦江解码上海现代化》的现场示范授课上娓娓讲述。

以黄浦江为课堂、以苏州河为讲台,把“在船说岸”同“离船登岸”相结合,将红色航程沿岸的教育资源串珠成链。今天,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主题“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在秦皇岛码头对外发布,着力构建“水岸并联、情理交融、寓教于景、学思践悟”全新学习教育模式,持续创新红色教育新场景,系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生动故事。

  “1+5+4”课程实现水岸并联情理交融  

秦皇岛路码头,曾是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赴法勤工俭学的初心启航之地,今天,在这里举行红色航程课程的启航仪式,也是为了以此表达对先辈们的敬意,表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今天,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团校、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江游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同发布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主题“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打响上课铃声,宣布首发课程启航。

上海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苏智良做首发课程之《东方之珠:穿越浦江解码上海现代化》的现场示范授课。发布会现场,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戴冰还为上海浦江游览集团有限公司、苏州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上海市团校现场教学基地授牌。

“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是上海市团校继成功推出“移动团校·红色巴士”系列课程后,与上海久事集团旗下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动,精心打造推出的又一“移动团校”红色教育系列课程。

该系列课程是上海市团校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学校挖掘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和课程研发能力,凸显新时代政治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创新探索。课程通过历史之源与“总书记在上海”的结合、党的初心之源与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结合、创新之源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结合,探索“青年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模式。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耦合共进,构建主题教育引领下的广泛社会育人联盟。

该水上红色教育课程,以黄浦江为课堂、以苏州河为讲台,把“在船说岸”同“离船登岸”相结合,将红色航程沿岸的教育资源串珠成链,通过历史之源与“总书记在上海”的结合、党的初心之源与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结合、创新之源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结合,打造“水岸串联、情理交融、寓教于景、学思践悟”全新理论学习形式,扩展移动团校系列课程移动课堂教学资源,为广大青年提供丰富多元的实践体验,持续打造“一江一河”新亮点、宜乐宜游新空间、人民城市新地标,让“母亲河”焕发新活力,奏响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青春序曲。

系列课程以1+5+4共计10门课程组合构成整个系列课程内容,即1门总论课程《东方之珠:穿越浦江解码上海现代化》,5门黄浦江流域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子主题课程:《开放之门:浦江浩荡塑造经济新篇章》《复兴之力:大潮涌动成就红色金融梦》《枢纽之机:万商云集开辟贸易新纪元》《奋进之舟:扬帆逐浪把握航运新机遇》《活力之源:勇立潮头奏响科创最强音》,以及4门苏州河流域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子主题课程:《创新之城:苏河问水澎湃产业新活力》《幸福之城:苏河美画绘制生活新样本》《生态之城:苏河绿意荡漾美好新生活》《希望之城:苏河青春激荡展望新梦想》。

  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  

“课程开在游船上,我感到很欣喜,这也是我第一次坐游船。特别是苏老师讲的红色课程从老上海的录像开始,让我对当下美景和上海发展成就更是感到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更为努力。”杨浦区凤城新村小学即将升入五年级的朱梵煜说道。

记者获悉,为了让更多青少年真正达到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的育人效果,改变以往教育培训中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阐释主体、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赋予青年元素,先期就课程的设计进行了多轮打磨。

“这次培训课程讲了很多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案例,如果能去实地走走看看一定会印象更深”“听说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以前还是臭水浜,希望下次有机会能走近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在整理历年参训学员培训后的反馈意见时,一条条青年学员的诉求引发上海市团校展馆教学部的思考。

如何让现有的培训课程体系更为立体饱满?课程内容怎样才能抓住青年学员的兴趣点,为团校课堂增添青年味,注入青年气?面对思维敏捷,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参与意识强的Z世代新学员,团校应该怎样讲好现场教学课?

主题教育期间,在市委第七巡回指导组和团市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团校以“高质量发展加速改革新阶段的上海市团校建设”课题为抓手,聚焦“移动团校系列课程项目建设”,开展“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研发,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实践探索。

上海市团校研发团队先后赴上海浦江游览集团,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院等地实地走访调研10余场,组织召开专家、师资调研座谈7次。大家达成共识,以“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研发为抓手,高质量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提升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力。通过“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引导广大青年明确问题导向,把学习理解重大理论问题与关注分析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在红色航程课堂中以沉浸式、体验式的理论学习方式,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伟大成就,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提高青年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苏智良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资深上海史研究专家。年近古稀的苏教授对于通过“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系列课程进行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高度肯定和认同,并给予积极支持。他亲自拟定课程研发计划和方案,指导研究中心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开展课程研发工作,并冒着酷暑与研发团队的年轻人一道登船调研,商讨课程动线、修改调整课程教案。

与此同时,团校组织动员各行业各领域青年参与到移动团校的课堂,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积极把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力量,招募团校青年教师、沪上高校青年大学生成立红色航程系列课程青年讲师团、青年大学生讲师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设教学专题培训课程,引领青年讲好“青年话”、凸显“青年味”,用青年视角和“青言青语”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在上海落地生根的故事,提升他们“青年化”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出“青年学、青年讲、青年行”的全链条“青年化”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新范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