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用汗水“净”化一座城,滚烫热潮中处理固废垃圾焚烧的一线青年
2023-07-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

今天的申城依然保持着多云天气,尽管气温有所下降,但这一周的最高温度达到了34℃。酷暑下,仍有很多青年冲在一线,保障城市的运行和安全。近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上海环境旗下的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实地了解。

    工厂气温40℃,一线青年随叫随到    

正午时分,在建设区域里,施工人员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口罩,正在加紧项目的收尾施工。电气主管赵海忠带着90后巡检人员单天浩和梁亚军,以及00后小伙徐博园,一刻未停,用他们的话说,“每天12个小时的上班时间,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护清洁设备、登记缺陷、仪器效验,每天一圈忙下来,身上都湿透了,但我们绝不放松工作质量。”而垃圾焚烧电厂的情况会复杂一些,垃圾很脏,一些重要的设备需要定期清洗,这也是巡检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工厂里的温度一般都高于40℃,平常设备所处焚烧车间内的温度更是高达45℃。为了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一线青年随时关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焚烧炉和煤电燃机一样,它也需要停炉检修,“前段时间,正好遇到高温,但有一台炉子坏了。”单天浩说道,“我们所处的一期有4条生产线,4个锅炉,我们在维修一台的同时,还要检修其他三台锅炉,所以工作量会比以往大很多,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工作15个小时,团队成员每日步数突破2万步。”

不仅如此,为确保松江、青浦两区的生活垃圾,天马园区的所有员工都在高温天气下坚守岗位,不惧怕辛苦和异味。赵海忠说:“大家都是随叫随到,24小时待命的。在夏日的极端天气,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和施工的安全,我们会在中午延长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公司也会给我们准备盐汽水以防中暑。在作业现场布置了风扇,如果有同事在现场中暑,也可以休息,这一点是很人性化的,但我们这些一线青年很坚强。”

    数字化平台助力,一天处理1800吨垃圾    

随后,记者来到园区3楼,注意到有一个数字化平台可动态反馈园区各处理厂内环保指标、碳减排量、垃圾处理量、能源产出等数据。据介绍,这个智慧统网可以实时展示园区环境监测、烟气监测、排气筒监测、污水监测、建筑粉尘监测等各环境监测点相关指标等内容。通过平台,可对进厂后的各类固废进行全过程管理。

“我们从这个数字化平台可以看到,在这个卸料大厅里有8个门,生活垃圾从外面车子进场后称重,被放在更大的垃圾仓里,关上炉盘,然后开始燃烧,出来就是渣了,有的生活垃圾是湿垃圾,它的燃烧需要调整火候。”中控负责人王力向记者介绍道,“一天下来能处理1800吨垃圾。5号楼就是出渣口,这些渣出来后,会被卡车拉走,可以做砖,再利用。”

记者跟随一线青年杨旺来到天马园区的5号焚烧炉和余热锅炉内,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滚滚热浪,杨旺表示,自己已经在这里检修一上午了,衣衫已湿透,这正是他的工作日常,“能够守护这座城市的干净,我觉得自己是光荣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