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高钻低”巡检,他们用行动守护旅客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李彩珍
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正在向我国华东沿海逼近,预计8月2-6日将对华东沿海海面有较大风雨影响。眼下正值暑运,上海三大火车站客流持续居高不下,为提高特殊恶劣天气下铁路房建设备运行安全,确保台风来临时铁路运输安全平稳运行,铁路上海房建公寓段的房建巡检工们每天“爬高钻低”,奋战在保障铁路房建设备安全的第一线,用行动守护着旅客的安全。
2个小时弯腰300多次、行走10000多步
房建巡检工的日常工作就是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进行全方位的巡检,大到站台上方的雨棚、线路上方的网格板、旅客来来往往的站台,小到洗手间的马桶、车站的每个灯泡、每块玻璃,甚至一颗螺丝钉都要确保覆盖到。为了确保大大小小的房建设备安全,他们要徒手爬到40多米的高空,也要弓着腰在70厘米高的夹层穿梭。
28岁的郭恒泰是上海房建公寓段上南房建班组的副班组长,今年是他进入铁路工作的第7个年头。7月31日凌晨零点,郭恒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天的主要任务是对上海南站进行定期巡检。上海南站共有6台13线,其中包括1个基本站台和5个岛式月台,共有11个站台面,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巡完一个来回要近三个小时。
凌晨00:20,天窗计划命令下达,郭恒泰和工友们首先对站台进行限界测量。500米长的站台,每间隔20米就要进行一次测量,曲线部分每5米就要进行一次测量,对关键点位还要加密测,单是一个站台测量下来就需要近半个小时,发现有站台边缘粉刷层起鼓侵限的地方,郭恒泰就拿出手机拍照留存,然后敲除粉刷层并对限界进行复测。夜里的上海闷热难耐,时不时还有蚊子来捣乱,郭恒泰用随身携带的花露水喷了喷刚被蚊子“亲密接触”过的手,继续来回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站台。限界测量的2个小时,他弯腰300多次,行走10000多步。
随后,郭恒泰又乘着高空作业平台车到达近十米高的吊顶夹层,开始对站台上方的吊顶龙骨进行详细的检查。“现在是采取局部破检方式,对内部基层框架结构进行全面了解和检查,为后续制订相关监测、维修方案及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说着,郭恒泰用手机拍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接近50℃的钢结构屋面上,不放过一颗螺丝
如果说在站台上工作时像“蒸桑拿”,对房建巡检工们来说,钢结构屋面的巡检就要直面“烧烤”。中午时分,上海南站钢结构屋面温度已经接近50℃,摸上去感觉烫手。郭恒泰和同事们背着工具包,爬过狭窄的钢梯,踏着陡峭的铝合金遮阳板,一路爬到47米高的上海南站站房屋面,对阳光板屋面、遮阳板、屋面天沟等进行检查。他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工具,看见有螺丝松动就转几下,遇到天沟里有淤泥就用小工具进行清理。
“未来几天上海地区会受台风影响,可能迎来大雨大风天气,我们要确保屋面设备牢固以及排水畅通。”郭恒泰和同事们认真围着上海南站900米长的大屋面走了一圈又一圈,一会儿俯身拧螺丝,一会儿蹲下摸胶条,一会儿又爬到不足70厘米的遮阳隔热夹层中拾起沾满泥沙的垃圾,“这些白色垃圾分分钟可能堵住落水口,台风来了雨水下不去可不得了。”郭恒泰说着把拾起的塑料袋装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等到巡检完整个屋面,他和同事们的黄色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一身汗的郭恒泰刚爬下钢梯走到地面,对讲机里就传来了报修的声音——车站到达层西北出口洗手间内的真空排污系统发生了故障。为了不影响旅客正常使用,他转身就一路小跑到工区找好配件,对故障设备进行了更换。回去的路上他发现站台上的玻璃幕墙缺了两个螺丝,他和同事又立刻进行了处理。
统计数据显示,从暑运开始前一个月至今,郭恒泰所在的工区已经累计维修站台大理石、盲道砖90多块,更换各类房建设备备件近200个,处理房建设备请修200多次,有效地保障了车站房建设备正常使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李彩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