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上海人30年的太平洋百货将退出,徐家汇开启全新商业版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疼你,真的不愿意,又让你哭泣”……这首草蜢乐队的《宝贝对不起》因为曾经每天在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循环播放,成为了上海的“民间传说”。
陪伴上海人30年,今天,太平洋百货正式发布公告宣布:由于与合资方的合作期限今年届满,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将于2023年8月31日营业结束后终止经营。
网友 上海人30年的“回忆杀”
2016年底,太平洋淮海店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约;2020年,太平洋不夜城店也在租约到期后交还业主方。此番太平洋百货徐汇店的谢幕,意味着太平洋百货将彻底退出上海市场。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回忆杀”:“四年级的时候我妈省下了她要的Tea Pot,给我在太平洋买了我的第一双Reebok”“80后的104真的满满回忆,逢年过节购置新装会去的”“对不起,我不记得你什么样子了,但是我的生活中有你的影子”……甚至有网友建议“能不能最后播放一个月的《宝贝对不起》啊?”
有人将太平洋百货的退出称为百货界“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有人对此持客观态度:“明显是转型脚步太慢,跟不上时代步伐,被淘汰出局很正常,但这不是上海萧条”。
隶属于台北太平洋SOGO百货集团的上海太平洋百货是1990年代到2000年代上海人气最高的商场之一,而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于1993年开业,至今正好30个年头。
直击 店内顾客不多业态陈旧
即日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将开展闭店清仓、会员积点兑换抵扣等促销活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下午走进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时发现,相较网友的依依惜别,实体店内顾客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有点萧条。
一家台湾的包包品牌正在搞特卖,2折起也无人问津。“我们5月刚来,只有太平洋百货这一个点。”售货员告诉记者,太平洋关门后,何去何从还不知道,“还不知道老板怎么打算。”
记者发现,商场内大多数品牌在上海不止这一个门店,因此促销力度并不大。一家黄金饰品的折扣是每克减20元,还会根据店内活动变动。一家鞋类品牌的凉鞋,折后600多元,一名老年顾客试穿后还是放下了。“我们这里的折扣比其他门店要低。”售货员在一旁说。
记者楼上楼下逛了一圈后,感觉店里业态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服装,布局也比较陈旧,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比如,4楼的定位是“名媛新贵”,卖的却是中老年服装。7楼游戏馆没什么年轻人,只看到一个老太太在打游戏。只有8楼美食餐厅生意不错,每家店门口都设有等位区。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这里不仅没有能够为商场引流的网红店,有些服饰品牌甚至自己就在走下坡路。”随着各类新型购物中心的开业,太平洋百货确实有点落伍了。
专家 关键是跟上消费者改变的步伐
“并非老牌就一定会倒闭,关键还是看是否能够跟上消费者改变的步伐。”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从传统百货的情况看,主要是业态老化、品牌更新不够以及运营方式过于传统导致的。比如,业态配比中体验型业态较少,传统百货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其所属商业地产格局和结构的影响,无法更好地拓展;招商的品牌基本上停留在上一代比较知名的消费品牌。随着消费人群的年轻化,这些品牌连同其所在的商业场景也显示出水土不服;运营方式上仍旧停留在商业物业出租,比较缺乏服务意识,营销活动组织上也不够创新。“多方面掣肘使得这类传统百货发展举步维艰。”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地铁1号线运行,徐家汇成为上海第一个‘圈状’的商业商务集聚区,并发展为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彰显徐家汇中央活动区的功能。”徐汇区商务委方面表示,“我们将面向全球征集大徐家汇核心区整体规划方案,全面优化5条轨道交通、空中天桥连廊和地面地下过街系统,加快徐家汇中心建设和太平洋百货、上海六百转型,让大徐家汇的交通更有序、购物更便利、商圈更繁华、城区更具烟火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