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艺术之门”一课难求,这个青少年美育项目将增加点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市群艺馆青少年美育项目“走进艺术之门”今年暑假新开了一堂“动植物自然探索体验课”。在课上,孩子们不仅能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蜥蜴的眼睛、摸摸它们的皮肤,还能做手工。一个孩子对记者说,“上次我们做了一个迷宫,让蜗牛在里面爬,不过我的蜗牛直接翻出了墙。”
十次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蜥蜴、蝴蝶、昆虫、青蛙等众多自然世界的生物,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制作了与这些生物主题相关的万花筒、植物拓印帆布包和造纸剪贴画等,为自然科学和生活艺术搭建一架桥梁。
这边自然课刚结束,那边“花样跳绳”和“艺术体操”又开始上课了。这个暑假,上海市群艺馆“走进艺术之门”的11门课涉及非遗、体育、自然、科技等方面,多方位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家长高女士好不容易给孩子抢到了三门课,上午上自然探索体验课,下午芭蕾和创意插画,排得满满当当。
与此同时,上海市群艺馆的另两个品牌“市民艺术大课堂”“非遗会客厅”也都携手“走进艺术之门”推出各种青少年活动。市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正式启动了“上海非遗展馆学子行”活动,25家上海非遗展馆面向全市学子、家庭和市民大众开放。截至7月底,逾8000学子注册成为“上海非遗展馆学子行”小程序的会员。
这个暑假青少年参与社会美育课堂的热情相当高涨,名额的难抢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最高。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告诉记者,“今年暑期推出的22门课程都是全新的课程,青少年美育是社会大美育工作的重点,寒暑假是开展青少年美育活动的重要阶段,我们的艺术培训课程已经从纯艺术走向与科技、体育等相结合,不同的活动和课程内容也彼此关联,融合发展。”至于家长普遍反映的一课难求的问题,吴鹏宏表示,未来他们希望能加强市区联动,从明年寒假开始在更多区里拓展教学点位和课程,不断扩大覆盖面,让更多青少年通过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提升美育素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