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街道里的“哥哥姐姐”,既有警察,又有青少年事务社工
2023-08-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帮助“边缘”少年迷途知返,开拓更为丰富的青少年活动……如何形成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合力,是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创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工作中不断探索的方向。街道综治中心充分搭建平台,联合派出所民警、青少年事务社工、未成年人保护站联络员等各方力量,会共同奏出怎样的青少年权益保护新乐章?

  孩子厌学该找谁帮忙?  

这个夏天,家住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小刘(化名)收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他及家人一同分享喜悦的,还有嘉兴路派出所的民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梁顺。看着三年前险些辍学的“网瘾少年”即将踏上新征程成为大学生,陈梁顺倍感欣慰。以陈梁顺名字命名的“陈梁顺”新警带教工作室和“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是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一张闪亮名片。

“这类青少年往往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温暖,我们仔细排摸辖区内各类困境青少年的情况,开展长期陪伴式社会服务,通过帮助他们申请困难补助和奖励金等多种形式,将温暖送到实处。在充分了解各家具体情况后,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孩子与家里的关系比较紧张,容易和家长发生争执,因此主动与派出所方面加强合作,希望共同缓解原生家庭的矛盾。”在嘉兴路街道工作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郑竹芸说。

1987年出生的陈梁顺,自嘲说自己按照年纪已经脱离了“警察哥哥”的范畴,正式跨入“警察叔叔”的行列。但多年来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成为了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现厌学情绪、逃学现象时首先想到的求助对象,被称为“警营里的青少年问题专家”。

“特别是面对厌学情绪强烈、迫切想要外出打工的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我们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现在自己也当了家长,会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聆听青少年倾诉烦恼,耐心劝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导家长的情绪,争取做帮助双方沟通的桥梁,最重要的是解开他们的心结。”陈梁顺告诉记者。

郑竹芸对“用真心”的工作法深以为然。“一些困境家庭的小朋友经常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的情绪,有些孩子会缺乏自信,不善沟通,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走上歧路。因此,除了提供物质帮扶,我们还积极邀请心理专家参与,和社工一起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加强社会融入,护航他们健康成长。”郑竹芸说。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民警的制服往往很有‘威慑力’,可能看到民警来了就听话了。但我们引入‘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的出发点并非是要靠‘堵’,而是希望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多一条让青少年倾诉的路径,少一些青少年走上歧途的隐患。”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倪长树说。

  “三所联动”如何促和谐?  

在虹口,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三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虹馨·三所联动”机制已经为许多市民群众又好又快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让校园环境更和谐、更安全,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通过例会和周期性的反馈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及律所方面的沟通,一旦出现可能“引燃”矛盾的“火星”,立刻通知各方到位,及时搭建多元纠纷化解平台,维护良好成长环境。

此外,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一场场“直击灵魂”的预防犯罪讲座,背后是工作人员的用心。他们聚焦当下青少年如何分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等热点主题,以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未成年人现实和网络中遇事找法的意识。

“‘三所联动’是虹口的亮点工作,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依托派出所‘陈梁顺工作室’,协调司法所、律所、青少年事务社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各方力量,将送法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培养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为维护青少年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犯罪工作奠定基础。”倪长树说。

除此之外,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还搭建平台,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奇趣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为促进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选择,帮助解决青年家长暑期无处安放“神兽”的心头愁事。

无论是“警营中的青少年问题专家”陈梁顺的故事,还是落实“三所联动”机制,或是各类青少年活动,都是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在创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工作中的缩影。“我们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始终聚焦社区‘大平安’建设,积极推进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工作,形成关心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合力。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为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出更多探索,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嘉兴路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张建梁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