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申城|自贸区十年,“多管齐下”优化营商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十周年。近年来,浦东新区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
◇ 外资金融机构感受“自贸区速度” ◇
目前,首家外商独资券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大批金融项目已落户上海自贸区,80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设立了120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
落户陆家嘴金融城的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今年3月经原上海银保监局批准,注册资本由6.6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7.7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公司业务发展。
“瑞再企商获得集团的新一轮增资,体现了瑞士再保险集团保持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长期植根中国的愿景和承诺。”这次增资,10个工作日内即获批准,让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韶辉再一次感受到了“自贸区速度”。
高盛工银QDII额度申请用时1个多月获批,并于今年6月发行了第一支产品;南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申请用时不到3个月获批……上海自贸区持续优化金融创新业务审批服务,更好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让更多外资金融机构感受“自贸区速度”。
◇ 推出绿色金融三大专项服务计划 ◇
试点环境保护新规则,上海自贸区支持企业建立提高环境绩效的自愿性机制,中证浦东新区绿色50ESG指数、中证浦东新区绿色主题信用债指数正式上线运行,选取ESG评级较高、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企业作为指数样本,鼓励企业自愿遵循环境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上海市首次运用立法变通权在金融领域进行的尝试,《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颁布实施,鼓励金融机构遵循负责任投资原则,将环境(E)、社会(S)和治理因素(G)纳入投资决策,支持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和业务,向低碳、零碳排放转型提供金融服务,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我们正在结合浦东产业特色,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出绿色金融三大专项服务计划,即绿色信贷计划、绿色证券计划、绿色租赁计划。”浦东新区金融局办公室副主任吴进学介绍说,截至去年年底,浦东地区20家主要的中外资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14.75亿元,同比增长53.49%。根据绿评机构中诚信统计,浦东企业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规模总额1586亿元,其中,2022年发行规模614亿元,占全市的72%,发行规模较2021年翻了一番。
◇ 推动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化 ◇
人才是企业必争之地,上海自贸区一系列举措推动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化,促进国际人才集聚。
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建立自贸试验区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并覆盖到浦东新区全域,开展境内外高校外籍应届毕业生直接申办工作许可、外籍人才办理创业工作许可、外籍高层次人才持永居创办科技型企业、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等政策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在既有人才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引聚境外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人才。聚焦重点领域,已形成认可和紧缺“两清单”、便利保障“一通知”、综合服务“一平台”的“2+1+1”清单工作体系。发布两批浦东新区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和紧缺清单149项,累计完成184单证书认可,为持证人才提供工作许可、落户等便利服务。
认可清单项目持证人员可享受5项服务,主要包括人才引进落户办理绿色通道、来华工作许可、海外人才居住证加分等;紧缺清单项目持证人员可叠加申请办理外国高端人才A类来华工作许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等4项服务。此外,鼓励用人单位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和支撑、设立首席科学家和首席技术官等岗位,促进培育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等的专业人才。
由于便利保障事项涉及不同办理层级及条线,及时建设启用了“浦东新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工作平台”。通过平台可获取认可证书项目和人才便利服务等资讯、认可受理及办理进度动态查询等服务。同时,航运、金融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为持证人才提供专业服务。
“我们将持续推进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相关工作,进一步与行业主管部门形成合力,促进持证人才在创新创业、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优化,推进体系化发展。”浦东新区人社局事业处处长徐熳红表示。
◇ 着力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
上海自贸区还着力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简政放权,在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一业一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试点扩围到22个行业,最大限度便利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持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国首创以信用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启动运作全国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加快建立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范体系。
强化法治保障,今年新出台3部浦东新区法规和3部管理措施,累计出台18部浦东新区法规和16部管理措施。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立立、审、执对接机制,优化程序设置,对时效性强的侵权行为可不经过听证程序及时作出诉求行为保全裁定,防止侵权损害扩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