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派之源”读懂体育文化,“体荟魔都”系列文化讲座传递体育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
申城的体育宣传周好戏连连,精彩不断。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系列文化讲座继首场收获热烈反响后,再度推出重磅讲座。8月12日上午,一场以《激发体育文化感召力》为主题的文化讲座在徐家汇书院举行。新华社体育部原主任、高级记者,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足协执委许基仁作为主讲人,从体育媒体人的视角,带领一百多位市民在“海派之源”中了解包罗万象的体育文化,澎湃新时代的体育力量。
体育精神汇聚文化力量
许基仁是现场报道全球顶级赛事最多的中国体育记者之一,曾现场报道过8届夏季奥运会、4届冬季奥运会、8届亚运会以及意大利、美国南非足球世界杯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竞技场上,他是亲历者、见证者,竞技场下,他也是传播者、讲述者。
讲座上,许基仁感叹体育文化的包罗万象,对标中国体育的现状,他提出要从强者文化、廉洁文化、礼仪文化、图腾文化、宽容文化等方面注重体育文化建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表现在运动员敢争第一、永不放弃,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拼搏;更表现在他们遵守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上,表现在谦逊有礼、平和待人中,表现在人性光辉的闪耀下。这样的精神,也汇聚成了振奋精神、彰显自信的体育文化力量。
文化自信激发体育力量
在许基仁30余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他拥有着体育人与媒体人的双重身份。
作为中国足协执委的他,多年来一直在“搞好中国足球”的课题上探索前行。“要搞好中国足球,我觉得关键和终极的目标是要建立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和先进的足球文化认知,做到‘知识崇拜’和‘身体崇拜’并重。”许基仁表示,足球文化氛围和认知的改变需要时间。
作为媒体人,他表示如今媒体业态、传播渠道的变革对中国体育成就、体育形象、体育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体育官员、教练员、运动员不仅仅是被报道对象和信息提供者,更成为了报道传播者、‘兼职记者’。”例如,东京奥运会上,举重队教练张国政和队员李雯雯为新华社提供了独家视频;运动员通过微博、微信、推特、抖音等社交媒体传播信息、表达观点、塑造形象,也有利于扩大中国体育影响力和美誉度。
“体荟魔都”贡献海派力量
有着“海派之源”之称的徐家汇书院今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文化热门地标。而上海作为中国近代体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使命,在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之下,在海派文化的蕴籍之下,在一代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孕育出独具魅力的上海体育文化。“在不缺流量的地方传播体育精神的力量,在城市的喧闹之中感受体育文化之美”,体育就这样和城市人文相互滋养。
首个“体育宣传周”给体育文化宣传再次送来了“东风”,未来上海体育还将通过系列讲座、主题展览和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讲好上海体育故事,营造体育精神和文化传递的“长尾效应”,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海派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
编辑:梁文静
原标题: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