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新奋斗|社区全科医生马龙飞:做好居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如果家庭医生是一粒种子,那么社区就是滋养家庭医生的土壤。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马龙飞说:“我们要抓住机遇,在社区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积极探索、无私奉献,怀着一颗时时为患者着想、处处为患者服务的医者心,做好社区居民尊重和信任的健康守门人。”
※ 签约服务,“医”心为民 ※
2017年,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马龙飞成为明德团队团队长。他以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服务为切入口,做实家庭医生服务,每天下班后,他顾不上吃饭,便带着听诊器、血压计等服务包,挨家挨户敲门,上门为社区居民服务,共签约居民1194人。
为了更好地做到签而有约,他打破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率先成立了签约微信平台,利用碎片化和自己休息时间,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服务和健康科普工作。
除了解答问题,马龙飞医生还在微信群里组织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他通过发布健康小贴士、分享专业文章和举办在线讲座,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还减轻了医院的负担,提高了整个社区的健康水平。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每个微信群都成立了一站式服务的多学科联合服务小组,这样如果一个学科的医务人员无法完全回答居民的问题,其他学科的医务人员可以补充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马龙飞通过创新的微信交流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居民咨询健康的问题,还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签约后的好处。目前已经添加居民微信好友3621人,互动数超10万次,实际解决居民问题2000多件。
※ 服务居民,用心用情 ※
马龙飞深知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不断学习和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始终站在医学的前沿,获得居民的信任和认可。
马龙飞几乎没有休息日,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学各种自动化办公和Python编程语言等技能。通过这些努力,他将跨学科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乙类乙管后,马龙飞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如何精确地排摸辖区内老年人群体,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人群,以便提供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面对全街道高达40%以上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以及16840名高龄老人的名单,这项任务变得非常艰巨。然而,凭借着他扎实的医疗业务能力和丰富的数据分析建模经验,马龙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汇集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档案、就诊记录、临床诊断和药物使用等重要信息,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了首个人群分类模型。通过AI技术的应用,马龙飞能够对分类后的居民进行AI电话健康宣教。同时,他还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完善模型构建。
为了更好地响应紧急情况,他协调中心建立了快速预警机制,并及时调整人员配置。为了提供更加及时和便捷的服务,马龙飞组建了一支家医服务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他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接听电话、回复微信消息、提供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解答居民的问题。对于那些不能行动的居民,他会上门提供医疗服务。
通过这样的努力,马龙飞为辖区内的老年重点人群提供了精准化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他的工作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为辖区居民营造了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就医环境。
※ “医”心一意,护航健康 ※
马龙飞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像工匠一样精益求精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将每一项诊疗服务做到完美。在马龙飞所负责的辖区内,老年人留置导尿的情况比较常见。他发现社区的一些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留置导尿管后,常常遇到拔管失败的问题,这导致患者需要长期依赖导尿管,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龙飞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社区特点,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在传统的导尿管拔除方法基础上,引入了导尿管自行脱落和提前口服药物的方案。这个新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导尿管拔管的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许多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通过这个方法成功地摆脱了导尿管的束缚。
92岁的王老伯已经留置导尿管2年了,经常出现尿路感染和血尿等问题。他曾就诊于几家医院,并多次尝试拔除导尿管,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不仅让他本人失去了信心,也让他的家人感到无助。然而,在马龙飞医生了解到王老伯的病情后,他主动上门评估,并认真查看了过去的病史和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
马龙飞经过综合分析后决定采用自己的方法来为王老伯拔除导尿管。他利用“导尿管自行脱落+提前口服药物”的方案,一次性成功地完成了拔管。这让王老伯和他的家人非常赞赏,他们纷纷称赞社区医院的能力,感慨道:“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居然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大问题,真是太了不起了!”
马龙飞的创新方案为社区老年人解决了一个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品质。马龙飞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患者和家属们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 科研教学,一“马”当先 ※
马龙飞是一位热爱科研工作的医生,他不仅善于总结经验,还将自己的技能应用到慢病管理上。他熟练掌握软件SPSS的操作,并且能够灵活运用Epidata数据库构建,ptpython语言和Excel数据梳理等技能,这些技能使他能够深入分析大量的患者数据,并进行准确的大数据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他从中获得宝贵的信息,为慢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推动本中心“互联网+同伴模式助力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品牌建设工作和中心MMC组建的一员,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使他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马龙飞通过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2015年马龙飞入选“上海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2021年4月第八届海峡两岸全科医学大会,他的论文获得科技创新三级;近年来,马龙飞参与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包括3篇SCI论文,作为第一作者他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
此外,他还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了2项区科委课题,并参与了8项其他课题的研究工作。他在各类竞赛和考核中获得了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各种奖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在慢病管理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是瑞金医院全科社区教学基地,作为教学秘书和带教老师,马龙飞肩负着基地全科医学科建设和全科带教的双重使命。作为教学秘书,他配合基地全科教学小组熟悉全科相关政策,动态追踪新政策,保障全科基地健康发展;他制定基地的教学目标,分阶段细化方案,确保培训的规范化、过程管理的标准化、培训质量的同质化。
作为带教老师,他多渠道、多层次学习规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马龙飞认为教学是一个输出倒逼输入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他在临床教学中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导向”,改变既往灌输、填鸭模式教学,教学过程重视“授人以渔”而不局限于“授人以鱼”,让规培学员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对。
很多学员在全科规范化培训结束后仍和他联系,向其请教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马龙飞仍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解答他们的问题,马龙飞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