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服务平台•暑期热线|室内儿童游乐园玩耍时受伤,谁来“买单”?
2023-08-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刘秦春

滑梯、蹦床、秋千、旋转木马……既能解放家长,又能让孩子们畅玩,室内儿童游乐场吸引着众多孩子和家长,然而不一小心,儿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

暑期以来,12345市民热线连续接到家长反映称:自己的孩子在室内游乐场玩耍时受伤。记者现场走访时发现,这些设置在室内的儿童游乐场,从安全性能到卫生状况,常常缺少监管。最让人担忧的是,儿童玩耍时一旦受伤,谁来“买单”更是存在“盲区”。对此,专家建议,儿童游乐场所的经营者应充分尽到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与此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其监护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 案例一 ◢  

2岁多的孩子玩耍时摔下秋千

8月5日中午,金先生带着2岁多的女儿前往青浦区吾悦广场内的芭宝乐儿童游乐场游玩。“当时女儿在玩秋千,因为那是个小小孩可以玩的秋千,距离地面仅有约20厘米的高度,而且地板上也铺有塑胶,所以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她,也没有特别当回事。”金先生告诉记者,但是秋千一端的绳子突然松动,女儿大叫了一声随即摔倒在地,脸朝下。金先生赶紧过去抱起女儿,发现女儿的嘴角磕出了一道伤口,牙齿也有点流血。

事后,金先生又仔细检查了秋千,发现秋千存在安全隐患。金先生说,“秋千设在通道的下方,由于空间较小,家长需要弯腰甚至跪地前行才能通过通道,所以看管时就存在视角的盲区。”

事实上,数月前金先生的女儿在游乐场玩耍时也曾扭伤了脚,当时他觉得受伤更多是和孩子的顽皮有关系,但是这次玩秋千摔伤事件,他觉得责任完全在于游乐场。

金先生告诉记者,事发后,他在现场等了约一个小时,并没有相关负责人出面给予具体处理方案。随后他拨打12345热线,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说法。不过,至今还未得到明确的回复。“儿童游乐场是管理空白地带吗?出了事故难道就应该由消费者自己买单吗?”金先生提出质疑。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该儿童游乐场的负责人林女士。林女士在电话中表示,事发后他们仔细进行了检查,引发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因为秋千的座椅歪了导致秋千失去了平衡,对孩子摔倒表示歉意。“我们属于儿童游乐场,明确规定家长必须全程陪同。但是,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在约140平方米的游乐场内,除了店长外,我们也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林女士表示,当事人垫付的医药费,他们愿意全额赔偿。

  ◤ 案例二 ◢  

玩蹦床时磕破皮,缝了七针

和金先生一样,不久前儿子在室内游乐场玩耍时受伤,让陶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市民陶女士告诉记者,7月19日,家人带着她的儿子在位于嘉定新城中信泰富万达广场的袋鼠王蹦床公园玩耍,随后孩子在场馆内被凳子磕破左侧眉骨处,被送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缝了七针,伤口很深。”

陶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孩子受伤时的视频,当时陶女士的儿子所处的是店内的蹦床5,他坐在一个黄色的长条板凳上。周围还有其他几个小孩在玩耍,近处一名小女孩坐在他身边在用池子里的泡沫堆城堡,儿子坐在一旁静静观看。

看了一会儿后,陶女士的儿子转了个身,右腿还搭在板凳上,左腿则正常垂直摆放在他所坐着的黄色板凳和前方绿色板凳的缝隙里。随后他又调整了下坐姿,两条腿都放进了两个板凳的缝隙里,双手抓着一块黄色泡沫扔着玩。过了会儿,他双膝跪在黄色板凳上,由于没跪稳,不慎跪在了两条板凳中间的缝隙里,重心不稳,身子向前摔去,头磕在了前方绿色板凳上。随后儿子坐起后双手捂着左侧额头,向场外跑去。

记者注意到,陶女士的儿子受伤时,他附近没有任何成年人,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家长,只能看到场外其他孩子的家长在低头看手机。

陶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受伤时,店内一名店员曾陪同家长和孩子前往医院,并让其添加店长的徽信,店长表示:“一切以小朋友为主,先治疗好,后续有问题随时沟通,店在这里不会跑,您放心。”并告知陶女士后续费用游乐场会进行报销和赔偿。

然而,七日后,陶女士将算好的费用、发票、行程记录等发送给店长,店长要求其开具单位年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工资证明、请假条等各项证明材料,之后却没有实质性回应。直至发稿,陶女士表示尚未收到游乐场方的道歉和相关费用报销。

从陶女士分享给记者的聊天记录截图来看,在她与店长协商的过程中,双方因打车起点和终点并非家里和医院两点一线、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误工费和护理费、医嘱达不到护理标准、药品发票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他们一直以保险公司无法赔付为理由搪塞我,但和保险公司沟通是他们之间的问题。”陶女士说,目前孩子伤口仍在恢复过程中,后续可能还涉及疤痕修复的问题,需要花不少钱。

记者就陶女士反映的问题致电了该蹦床公园,但接通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她是前台工作人员,“相关问题只能找店长,但是店长不在,晚上才会到店”。记者又向该工作人员询问店长联系方式遭到拒绝,对方表示会告知店长与记者联系。但之后记者并未收到店长来电,并且后续数次拨打前台电话都未成功接通。记者也尝试通过陶女士分享的微信名片与店长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时,对方未通过记者的微信好友申请。

从上周五起,截至发稿当天,四天内记者始终未能联系上该蹦床公园,对方电话或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即使接通后,一听说是记者,立马就挂断了电话,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  记者调查  ==  

安全隐患不少,家长坦言“看护难”

正值暑期,对不少家长而言,喜欢带孩子去室内儿童室内游乐场玩耍。因为这些游乐场为封闭空间,不会发生孩子走丢的情况;同时,室内游乐场大部分装修为软包,比较安全。“室内游乐场既能解放家长的双手,又能让孩子畅游。”采访中,市民陶女士表示,当发生孩子受伤事件后,她才真的重视起室内儿童游乐场的安全问题。

近日,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室内儿童游乐场时发现,不少游乐场的卫生状态欠佳,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更是不少。比方说,虽然一些场地注明了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但并没有在一些设施设备的醒目位置处张贴安全标识。一个两三层楼高的游乐场,往往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更多时候只能靠家长来看管孩子。

记者看到,在一些儿童室内游乐场的入场须知上,会注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须全程陪同小朋友入场……”这样类似的提示。一些游乐场在进门前会让家长签订一份协议,保证家长在孩子玩耍过程中承担监护和陪伴责任。

但是,很多家长表示,虽然他们会全程陪同,但儿童游乐场普遍空间狭窄,很多区域家长需要弯腰甚至跪地前行,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让孩子自己去玩,家长只能在不远处陪护。对于设施设备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只有出了事家长才会知道。

一位家长坦言,孩子的裤子就是在游乐场被刮破了,她找到工作人员后,才知道游乐场角落处有个老化的钉子露了出来。“想想还挺吓人的,真不敢再带孩子来了。”这位家长说。

  ==  专家说法  ==  

无法协商一致时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应该由谁来买单?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了上海市消保委。上海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游乐场所应当向消费者发布安全风险提示,尽到安全提醒的义务。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者,家长也应尽到密切看护孩子的义务,谨防孩子在游玩过程中受伤。关于受伤后的赔偿等问题,市消保委则建议可咨询专业律师。

在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力宏律师看来,儿童在游乐场发生意外伤害事件,不能一概而论是由游乐场的经营者承担全部责任,或是由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承担起全部责任,任何一种理解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儿童游乐场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根据《民法典》一千九百九十八条规定,作为儿童游乐场的经营者,面对的消费群体大多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应充分尽到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钱力宏律师解释,这些义务包括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游乐设施、在游乐设施周围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根据经营场所的性质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和具有急救知识的工作人员,以及对于游乐设施的风险提示应当醒目,发生伤害事故应积极配合家长送儿童去医院救医等义务。一旦发现游乐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除。否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与此同时,家长的监护责任亦不容忽视。部分游乐设施存在一定危险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提高风险意识和注意义务,尽可能的全面履行监护职责,妥善看护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在玩耍是,要确保孩子一刻都不能离开监护人的视线。此外,家长在保护儿童人身安全的同时,也应提升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钱力宏律师提醒,若孩子们之间发生争吵、推搡时,各自的监护人均应当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及时制止,避免造成伤害后果。若家长未尽到监护职责的,根据《民法典》一千九百八十八条规定,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同时,钱力宏律师表示,若儿童游乐场的经营者在相关区域告示“不需要家长陪同”或禁止家长进入特定游乐设施的,此种情形下儿童在游乐场内发生伤害事故的,儿童游乐场的经营者需承担全部责任。

那么,一旦发生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后,应该如何处理?钱力宏律师建议,作为家长,要在现场进行拍摄照片或者视频,留作证据。如果孩子伤势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就医后,应该及时拨打110,请求警方以及相关部门介入处理,可以要求经营者出示经营许可证以及设备合格证等证明。如果双方在无法协商取得一致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