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邵志敏:他是无数患者生命中的“摆渡人”
2023-08-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在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从事乳腺癌防治38年,帮助数以万计的乳腺癌患者重获新生;众多乳腺癌患者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就为得到他的一句:“没事的,放心吧,一年后随访……”他被不少患者视为生命中的“摆渡人”,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

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邵志敏教授等9名个人和中国援外医疗队光荣入选2023年“最美医生”,邵志敏教授是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10位获此殊荣的临床医生。

  ※  治好疾病,更要疗愈病人的心  ※  

从医近40年,邵志敏教授坚持每天清晨4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处理夜间收到的邮件并着手安排当日的任务;早上6点,邵志敏教授已早早地到达医院,在晨曦中进入病房,查房、与住院患者交流……每一个门诊日,为了确保门诊质量,保证每位患者的就医时间,邵志敏教授经常放弃中午吃饭、休息时间,一直坚持到下午两点钟,直到让最后一个就诊患者满意而归。

“治疗乳腺癌患者,既要治好病,更要疗愈她们的心,要给予她们一股重新回归生活的精神力量。”邵志敏教授说,良好的心理情绪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极为重要。

2018年,一位姑娘培培,在外省市被确诊为乳腺癌,并认为没有手术机会。她们全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邵志敏教授的门诊。经过邵志敏教授的诊断以及乳腺癌多学科团队的集体讨论后认为,培培的病情是符合手术切除的,更重要的是手术是她未来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

手术很顺利,经过一段时间后续治疗和康复后,在一次门诊随访中,培培还清楚记得,当时邵医生说的一段话。“他笑眯眯地和我说,你的治疗已经结束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以后想生孩子的话记得来找我。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邵教授除了治病外,还跟我说了这么多暖心的鼓励话语;第二个反应是我竟然还可以结婚生小孩;第三个反应才意识到我的治疗告一段落了,我基本治愈了,真是特别开心。”

  ※  他带领团队让乳腺癌成为“慢性病”  ※  

1995年,受恩师沈镇宙教授邀请,已经在国外获得显著学术地位的邵志敏教授决心回国。2000年,38岁的邵志敏教授出任刚刚独立的乳腺外科主任一职,从此开启了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全新的发展历程,并引领我国乳腺癌诊治领域的前沿水平。

在邵志敏教授的带领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经历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乳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团队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乳腺外科2021年乳腺癌手术量超过8000例,全国第一。近年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初诊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从20年前的79.8%提高到现在的93.6%,诊治水平齐肩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近年来,邵志敏教授带领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发现了中国三阴性乳腺癌独特的突变谱特征。将三阴性乳腺分为四个分子亚型,揭示各个亚型的分子靶标,进而提出了“基于分子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并开展临床研究取得显著效果,将“最毒”乳腺癌的疗效提升3倍,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发出中国声音。

“患有所呼、医有所应”,邵志敏教授认为医者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给予每位患者最适合且能最大程度获益的治疗。乳腺癌作为女性第一高发的肿瘤,经过几代医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和接续奋斗,如今乳腺癌已逐渐变成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  心怀大爱、手上有“刀”、思有创新  ※  

但在临床中,邵志敏教授看到被称为最“毒”乳腺癌的众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常常还在为5年生存率努力和挣扎。在邵志敏教授心里,只要有1%的乳腺癌患者疗效还存在“瓶颈”没有突破,他就必须以100%的努力去破解它。

十年磨一剑,邵志敏教授团队开展临床—基础全链条式研究,切实解决关键临床问题。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不够精准的关键问题,邵志敏教授将乳腺癌现有分型体系进一步细化,推动建立了腔面型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在一系列基础转化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为每个亚型找到了合适的精准治疗策略。

目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过往提高了约3倍。每次说到这些治疗获益的数据时,患者的眼里都会闪过那道“光”,这是一种对于未来憧憬的真情流露。邵志敏教授总是会拍一拍她们肩膀,“相信我们,你一定要和我们配合好,心情好加上规范的治疗,你要有信心,我们要一起努力……”

邵志敏教授怀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每个乳腺癌患者都能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2007年起,邵志敏教授发起编撰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致力于将中国乳腺癌指南推广覆盖到全部基层医院。依托抗癌协会平台,他带领团队主持编纂的指南每两年更新一次,已经应用于全国80余家大型医院乳腺专科,受众乳腺癌患者超过15万名。

作为一名已经从事38年乳腺癌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外科医生,邵志敏教授认为“最美医生”应该是:心怀大爱、手上有“刀”、思有创新,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能够换位思考,用最新、最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抚平乳腺癌患者身心伤痛,用创新理念和疗法,让乳腺癌患者疗效更好,更要帮助患者建立起回归社会和重新开心生活的信心,用医者的“术”和仁者的“爱”,成为每位乳腺癌患者的“生命摆渡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