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华丽转身,大世界归来:锁定通向Z世代的流量入口
2023-08-20 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蒋文婕/图、视频(除署名外)

如今,到大世界夜市赶集,成为很多Z世代青年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之一。赶的什么集?不是一般的吃喝玩乐,而是以文化演出为主打的演艺夜市。入夜,年轻人、潮爸潮妈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走过百年历史的大世界人头攒动,霓虹灯闪烁,照得夜色分外迷人,大世界依然用潮流发声引领当代年轻人的时髦文化生活。

2017年,大世界在百年诞辰之际重新开张亮相,从那时起,它经历了两次定位调整:第一次就在2017年,百年建筑华丽转身,建筑外观实现了重新修缮和定位调整;第二次发生在2023年初夏,随着大世界演艺夜市的高歌猛进,主打Z世代的全新演艺消费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次软实力的同步更新。

上世纪20年代的大世界是远东第一大游乐场。受访者/图

  回望历史  

戏剧属于每个人的生活

在端午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大世界新青年说”第二谈线下线上同步开播,上海大世界副总经理许丽作为其中一位分享嘉宾,也站在台前,和粉丝们一起分享了“戏剧文化的治愈力”。她讲到去英国伦敦考察戏剧生态的一段有趣经历,“看到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时,我们惊呆了。为什么呢?创办于1599年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它的设计和建造跟1917年创办的上海大世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一个命运多舛的剧场。为了伊丽莎白一世专门去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应运而生,莎士比亚主要的剧目作品都在这里上演。它一面是舞台,三面是观众席,中间的场地是用来站立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呈圆形,上海大世界呈方形,它们的宗旨都是确保透过每一个观众席的窗户都能够看到位于中庭的演出。中间站立的观众几乎是围绕在舞台旁边的,也就意味着演员从一开始就要跟观众互动,他们的表演必须让观众沉浸其中。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跨越了三四百年,跨越了两个大陆,大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就是为更多的人,更多的普通民众提供更好的演出,走到他们中间去。”许丽认为,所有的戏剧演出都是为普通民众准备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都能走进剧场。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票价很便宜,贩夫走卒都可以走进剧场,戏剧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1959年的大世界。受访者/图

  在大世界  

看见百戏杂陈

沉寂了十几年后,2017年大世界在百年诞辰之际重新开张。一方面这栋百年建筑确实需要调整,需要让建筑经过改造更加稳固。

2017年上海大世界焕新亮相,建筑改造当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恢复成它100年以前的样子。如果现在对比100年前的照片,你会发现,打开大世界木质的门窗,就可以看到中央大舞台,白色的廊桥可以通往各处,几乎所有都复刻了百年前的原貌。甚至每一楼层的马赛克也具有上世纪特点。十几面哈哈镜,拥有的纹理以及沧桑的斑点也和当年几乎一模一样。

另一方面,运营团队也在思考大世界的下一步定位是什么?

许丽说道:“在大世界创办伊始,它是远东第一大游乐场,后来变成远东最大的京昆越沪淮剧集合地,解放后又叫人民游乐场,上世纪70年代成为上海青年宫,之后重新恢复到大世界,创办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这个过程中,大世界的定位发生了几次转变。2017年再次开张时,它被定位于一个非遗主题乐园,展示全国各地的非遗文化,最新一次调整是在2023年3月宣布的。”

上世纪50年代的大世界宣传画。受访者/图

大世界最新一次调整最大的不同在于,又回归到百年前的初心,让它重新成为一个百戏杂陈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的定位叫做演艺消费集聚区。怎么理解?大世界拥有20多个小剧场,100年前,我们在演京昆越沪淮剧,现在演出的都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沉浸式戏剧,有音乐剧、悬疑剧、推理剧,还有观众可以参与角色扮演的游戏剧。20多个剧场依旧在演出各种各样的戏,同时在一楼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餐饮店、咖啡店、小酒馆,这次调整的核心就是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艺消费集聚区,随时随地看剧,随时随地分享交流,契合现在的Z世代定位。”许丽说。

同时,跨越百年时光的大世界并没有断了“传承”,非遗依旧在,只是让演绎它的场域更加生活化。许丽对大世界的这些传承如数家珍:“大世界将非遗元素设计到所有场景当中去,包括一楼的星巴克,它是全球唯一一个运用中国非遗纸雕技术作为设计理念和海报的店铺,通过这一方式致敬中国非遗文化。大世界自己也设计了很多品牌logo,里面充满了非遗元素,我想说的是,非遗文化已经融入了我们所有建筑和设计当中,成为大世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大世界每年坚持举办长三角非遗节,不是直接将传统戏曲照搬过来,而在于传统戏剧的当代表达,许丽举了例子,大世界玩过唢呐与打碟相结合,扬琴与交响乐团一起表演,今年又开发了一个新项目:“天下第一团”稀有剧种导赏。所谓“天下第一团”,即一个剧种只有一个剧团“独唱”。在这里,台州乱弹、新昌调腔、瓯剧、陇剧、淮北花鼓戏等稀有剧种悉数亮相,大世界将这些传统剧目跟年轻的90后视频导演“捏合”在一起,重新创排、重新对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世界。受访者/图

  拥抱未来  

潮流聚集地的酷炫玩法

开市4年,演艺夜市无疑已成为大世界的一张名片。在许丽看来,大世界演艺夜市,和其他夜市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地方是美食消费为主,演出为辅;但是大世界演艺夜市则是演艺产品唱主角,从而带动美食和其他娱乐消费。4年前,大世界就在尝试通过“演艺夜市”来带动分时段的演艺消费产品,延长大世界的营业时长。

如今,绚丽霓虹灯一亮,大世界就变成另一番模样。入夜,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来这里看剧,来这里社交,最终让夜市成为常态化的产品线,进而成为大世界的一个招牌性的文化产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世界是一个运营剧场、演出的地方,可是许丽却认为这个概念其实不对,“这次调整我们定位于服务Z世代,紧紧围绕这一群年轻人的消费特点,其实我们在阐释一种新概念:就是用户运营。这一群体的特点,其一就是高品质。他们普遍具有高品位,艺术审美有大幅度的提升;他们还追求品质,看重原创,甚至于他们还希望具有价值观层面的引领。其二,就是高活力。他们愿意分享,愿意付费,愿意为他们钟爱的‘偶像’打赏,这也促使大世界紧紧围绕Z世代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逻辑来做用户运营,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剧目。”

2017年,百岁大世界对建筑外观进行了重新修缮。受访者/图

Z世代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剧目?经过大数据和用户消费习惯的画像,大世界了解到,这一群体特别喜欢音乐剧,悬疑和推理剧也深受他们喜爱,还有一部分游戏剧——让观众换好服装,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展开沉浸式的观剧体验。选剧的标准无疑就是紧紧围绕当下年轻受众。

把他们引入剧场只是开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群体,则成为大世界走向未来的关键。“Z世代的年轻人喜欢二次元,钟爱国漫。因此,每个月大世界都会举办二次元和国漫的聚会。在这群年轻人当中,一定会有人特别喜欢音乐,于是音乐就成为大世界连接这一群体的纽带,我们会举办城市音乐会,邀请他们喜爱的乐队或者歌手参与其中,让这群年轻人可以在音乐中抒发自己的情绪。”许丽告诉记者。

开业四年的演艺夜市已经成为大世界的一张名片。 

  找回童年  

踏准Z世代的节奏

一些看剧的年轻人,喜欢追“卡司”,大世界的后门也有一个“SD”(Staff Door的缩写,指演职人员出入口),一到演出散场,这些年轻人就会等在这里,看“卡司”下班,给他们送花,并与之互动。因此,大世界还衍生出了一个新产品,叫做“戏剧派”,就是剧团与粉丝之间开展的演出结束后的派对,让观众与“卡司”面对面。在许丽看来,一个又一个的新产品出炉,就是完全基于这群年轻人喜欢什么,投其所好,挑选相应的演艺产品,进行用户运营。

同理,现在的大世界除了深度服务Z世代消费群体,还服务一部分亲子人群。100多年来,上海大世界几乎就没有缺席过孩子的童年。“我们要把这群人的记忆找回来。因此大世界决定再次回归到这一初心,让这里成为更多孩子的童年回忆。针对潮爸潮妈,我们也设计了一条产品线,涵盖魔术、皮影、科学装置剧等亲子剧目,甚至还包括了消费路线。当大世界很用心地在做自己的产品开发时,这些Z世代都会感受得到,认为你能踏准他们的诉求点。”许丽说。

为何大世界每一次都能踏准Z世代的消费诉求点?许丽认为:“因为我们每一次都会征询他们的意见。以‘新青年说’主题TED为例,一般我们会公司内部开一个会,提前定好主题方向以及邀请的嘉宾,然后再把这些主题方向放到用户范围内进行投票,产生最终的演讲主题。那么,选剧标准也是一样,我们也会在用户群里倾听他们的意见,提供最优选方案给到他们。一切都围绕着Z世代喜爱的剧、喜爱的产品进行。”

大世界的哈哈镜是许多上海小囡的童年记忆。受访者/图

  资源撮合  

为数字大世界全方位赋能

其实,大世界早在4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演艺产线的数字化。“我们把它称为一个‘太阳系’,太阳系就是演艺资源交易平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它的话,就是演艺圈里的‘阿里巴巴’。”许丽补充道,一方是有市场观演需求的小剧场,另一方是具有大量演艺资源的团队,大世界的演艺资源交易平台就是起到资源撮合的作用。当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大世界还帮助这些演出资源进行数字版权登记,从而进行线上的各种交易配套服务,“我们开发了很多产品线,都是为了丰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的资源库。”

许丽介绍道,大世界3楼有一个数字盒子剧场,内置全部绿幕。大家一看到它就懂了,这是一个沉浸式的元宇宙剧场空间,舞台背景可以随意切换。同时,可以实现“即拍即演”的数字影像,同步产生一个数字化的线上演艺产品。这一愿景目前已经实现了。大世界还在引入元宇宙产品、虚拟人演唱会、数字人直播,甚至是全息投影的演艺产品,接下来就会在3楼的很多黑匣子剧场里进行创新尝试,让最新科技赋能线下的演艺产品。

排队等候入场的年轻观众。 

目前,这里还拥有大世界院线,就是将所有的演出产品都通过360度AR全景拍摄方式展现,于是,观众戴上AR眼镜,天上地下都能实现全景观看,感觉演员就在你眼前“真实”演出。近两年,大世界还开发了很多演艺数字藏品,105周年庆时,发布了一套数字藏品,不断地探索演艺资源的数字化之路。“可以说,围绕一个‘太阳系’——演艺资源交易平台,大世界目前已经开发了‘八大行星’,未来还将不断推陈出新,全场景赋能演艺行业,找到一条更符合自己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卖点。”许丽说。

100年以前,大家都觉得大世界超级大,它是远东第一大游乐场,而现在,人们发现它其实很小,能够开发利用的剧场空间已经都用足用满,小剧场是大世界“破茧重生”的一部分弊端,却也成就了今天的成绩。

历史悠久的大世界在2023年华丽转身。

“小剧场成为演艺生态中的一种标准文化产品,它需要沉浸式和参与感,我们甚至可以拿杯酒进入剧场看戏,吃喝玩乐都可以融入其中,反倒成全了年轻人最喜爱的文化生活方式。”许丽坦言,目前物理空间已趋于饱和,未来大世界要探索的路一定是在创新方法论上。用其在各种创新方法论上的经验搭建起庞大的演艺资源交易数据库,成为演艺资源的整合者和拓荒者。在线下,让大世界走出去,去往不同的城市;甚至大世界在全球的华人圈、唐人街都拥有极高的名气,它可以走向“世界”,赋能当地的演艺资源,让线下的演艺市场更加红火起来。而在线上,大世界还可以突破“物理空间范畴”,呈现数字化大世界、元宇宙大世界,走向更大的演艺“云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蒋文婕/图、视频(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