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暑气止,秋凉来,宜滋阴润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8月23日,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民间也有“处暑寒来”的谚语。到了处暑时节,意味着暑气渐退,秋凉渐来,但还要防范“秋老虎”,毕竟“秋老虎,毒如虎”。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测,本市8月底前有望告别高温迎来秋凉。正值冷热交替时节,中医提醒大家要早睡早起,以缓解“春困秋乏”,同时还需注意滋阴养肺。
◇ 8月底前有望告别高温迎来秋凉 ◇
随着降雨系统南落,今天本市以多云到阴的天气为主,但雨尚未完全消停,仍有不时出现的阵雨或雷雨。气温受到压制,早晨全市最低气温多在24~26℃,预计今天最高回落至32℃上下。西到西北风,中午前后转偏北风,风力都是3-4级,相对湿度95%-60%。
今天暑热的感觉会消散些,是进入了处暑节气的缘故。处暑后,上海的天气会慢慢由热转凉,早晚将会有些凉意,但恐怕仍会有高温天。
在处暑节气,上海常年平均气温为27.5℃,平均降水量为91.5毫米。同上一个节气立秋相比,气温略降,雨水减少明显。
就天气趋势来看,本周后期以多云天气为主,需要留意午后随机的雷阵雨。同时,由于天空整体云层厚云量多,露出的阳光量减少,分散的雨水也会不时露面。
好消息是,预计8月底前,本市将告别高温天气,真正迎来秋凉。
◇ 处暑后宜早睡早起、滋阴养肺 ◇
处暑节气后是一段冷热交替时期,这段时间怎样应对?在起居、穿衣、饮食等各个方面如何养生才得当?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中医科医生姚秋雯。
起居方面,《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到了秋天,应该跟鸡一样天一亮就起床,要早睡早起。姚秋雯提醒,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出现懒洋洋的疲劳感,这正是我们平时说的“春困秋乏”,因此到了处暑节气市民朋友们应当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
衣着方面,可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处暑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白日里气温仍高,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姚秋雯提醒道。
饮食方面,秋天宜养肺。因为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容易受伤。同时,随着湿度下降,天气逐渐干燥起来,燥易损伤肺。
根据肺的特点来看,“肺喜润恶燥”。所以秋天要多喝水,屋里空气不要太干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和药物,比如银耳,梨、藕、杏仁、贝母、百合等来养肺、润肺、敛肺。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少吃辣椒、花椒等辛热食物,助长燥气。
此外,部分读者朋友见到“秋风扫落叶”的秋季肃杀景象恐会触景伤情。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次,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保持心情平稳,达到安神定志的效果,避免外界环境变化对自己产生太多心绪上的影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