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 | 被诈骗集团围猎,年轻人为何频频中招?
2023-08-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近期,电影《孤注一掷》的火爆不仅让“缅北诈骗集团”浮出水面,片中人物的遭遇更是令人深思。影片里的潘生,高级程序员,技术精湛、智力超群;安娜,走南闯北的模特;阿天,硕士毕业,数学高手……可就是这些学历高、智商高、情商高的年轻人,被诈骗分子轻松拿捏,差点搭上性命。

现实就更触目惊心了。据公安部发布的信息,最近三年,年轻人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其中35岁以下受害者占比竟然高达80%。湖北、四川等地的公安部门也发布过相关信息,显示“高学历年轻人”确实深受网络诈骗之害。2022年,360安全大脑基于用户举报数据分析研究发现,90后手机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1.3%。

如果说老年人受骗上当是因为消息闭塞、知识匮乏、警惕心丧失,那么90后、00后又为何频频中招呢?问题可能出在过于相信虚拟世界和社会经验不足两方面,而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众所周知,90后、00后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称得上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远超前代人,也由此滋生出一种能在虚拟世界里任意驰骋、随性玩转的自信。然而俗话说“善水者溺,善骑者坠”,人往往在经常走的路上踩坑、摔倒。诈骗分子根据“原住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局,结果,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轻易就上钩了。

更有甚者,有些年轻人明明识破骗局,却抱着游戏心态捉弄骗子,殊不知弄巧成拙,陷入诈骗分子的罗网。据媒体报道,湖北十堰的王女士在明知刷单的套路是“先给点甜头,再进行诈骗”的情况下,试图“捞一票就走”。可她终究没能玩过对方,白白损失8000多元,以亲身经历演绎了一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闹剧。

追根溯源,这种对虚拟世界的过分信任,是社会经验不足导致的。别看这届年轻人尽管在网上玩得飞起,看起来见多识广的样子,但其实,很多人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未经实践检验,这使得他们拥有一种表面上的广博,内在仍然十分稚嫩。遇到复杂现实,难以应付。

去年6月,中国警察网联合某支付平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三成年轻人因不听劝阻受骗,其中相当一部分为95后。他们普遍自信,会反问劝阻者:“我怎么可能被骗呢?”这种自信,恰恰源于缺少必要的社会历练,因此未能摸清自身认知和能力的局限。

知道了原因,也就容易对症下药。在诈骗事实面前,年轻人需要对虚拟世界提高警惕,增强相对短缺的社会经验,遇事保持清醒头脑、擦亮双眼、多方求证、遏制贪欲,免于被诈骗分子围猎的命运。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周晓 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