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海|汉服、Lolita、JK制服,“三坑少女破产一条街”是如何诞生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在很多上海人的记忆里,迪美购物中心是学生时代的网红地标。二十多年过去了,业态和商品都已变迁更迭过多轮。最近几年,迪美又重新找回了年轻人。
迪美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西南侧的地下,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557平方米。走进人民广场一号口,穿过正在停业装修的香港名店街,就能看到一张巨大的海报——“三坑破产一条街”往前200米。
汉服、洛丽塔套装、JK制服,在二次元的粉丝群落里被称为“三坑”。因为一旦被圈粉,面对的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烧钱大坑”。虽然“三坑”尚属小众群体爱好,具有一定消费门槛,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迪美购物中心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三坑”服饰消费生态。
作为上海首家地下“潮流圣地”,迪美2012年左右受电商及同质经营冲击,盛况不再。2020年,Daydream街区试营业后,带来了更多的三坑店。在这个地下商场里,大量的“三坑”服装店在此聚集。各类门店包括魔咒MOJO、告白气球、绮丽少女、CuteQ等多家。尽管上述门店大多规模较小,但由于产生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在社交平台被戏称为“破产一条街”。
这条号称“三坑少女破产一条街”的商业群落,还引入了新的手账店、BJD娃娃店、动漫手办店等各种泛二次元品牌。各种时髦有趣的小店一间间搬来,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迪美摆脱了原本“真·破产一条街”的危局。
漫步其中,你会发现COS服、汉服、洛丽塔套装、JK制服……年轻的男女们身着奇装异服,在迷宫般的地下街市里穿梭。在中心的开阔空间里,还有近12平方米空间,用于开展各类活动、加设花车等小零售商铺。
在社交平台和各种图文、短视频自媒体的影响下,“汉服热”“JK热”逐渐升温,“三坑”女孩的群体越来越庞大,逐渐成为“三坑”文化和消费的核心群体,带动以汉服、JK制服、Lo裙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不断与主流文化碰撞交融。
国泰君安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三坑”服饰市场规模已超200亿元,该机构预测,到2025年,“三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66亿元。沉迷于“三坑”的“破产女孩”们正在撑起一个千亿级市场。
如今,“三坑”影响的年龄范围越来越广。就汉服而言,从刚开始盛行于年轻人群,到现在儿童款、老人款比比皆是,变成一种全年龄段皆可尝试的潮流。尤其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对圈层文化的破圈渗透,大众也逐渐接受这些多元审美的产物。如今的迪美如同老迪美的精神续作,保持了这里青春洋溢的小众气质,吸引的消费主体依然是初、高中学生群体,以及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们。
细数原人民广场地下商业街“三剑客”,命运各有不同:上海1930风情街已经消失,香港名店街停业装修,唯独迪美购物中心营业不休。时过境迁,虽然地铁商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大不如前,但仍在曲折中寻找不同的出路。从沉浸式场景空间,到品牌联动、内容运营,从而进一步引领Z世代的消费趋势、值得业内更多探索与持续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在期待香港名店街早日回归,与迪美形成叠合效应,进一步加深这里的“二次元浓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