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汇聚话“兰亭”,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创作进行时
2023-08-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8月25日,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申园共同发起的《舞墨“兰亭”·雅集》邀请舞蹈家、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导演王亚彬,书法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园林专家、申园总设计师李永红,与主持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一起,从中国书法、中国舞蹈、中国园林延绵不绝的艺术魅力中,探讨其共通的东方美学与精神内涵。现场,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宋雨、谭一梅更通过风雅别致的舞段呈现,让观众直观感受舞蹈、书法与美景间交融相汇、雅趣丛生的美与魅。

《永和九年》以超乎决然的天赋,为后世树起了跨越文学和书法领域的丰碑。正所谓书法是纸上的舞蹈,舞蹈是流动的书法,书法与舞蹈的相融相通、妙不可言。舞蹈中情、韵、意的表现,离不开点、线、面、体的运用,恰如书法中笔画间的结构、运笔间的气息、字与字间的衔接、页面间的布局。行云流水的书写,与酣畅淋漓的舞动一脉相通,节奏、力量、动势、韵律,让这两者皆能在方寸呼吸之间扣人心弦、释放出磅礴气势。

上海歌剧院正在创排的原创舞剧《永和九年》正是从中华瑰宝《兰亭集序》中汲取灵感,以舞画文,通过舞者们肢体的重塑、碰撞与对话,描绘书画之形。

已泡在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排练厅一月有余的舞蹈家、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导演王亚彬表示:“书法和舞蹈都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翩翩起舞,都能触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尤其在审美意趣层面,常能找到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雅集现场,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宋雨、谭一梅带来的《永和九年》舞段,展现的正是王羲之从‘鹅’的不同姿态获得灵感、写就《兰亭集序》中21个形态各异的‘之’字。”

今天,《舞墨“兰亭”·雅集》相聚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申园,巧于形、精于韵、沉于意,高度提炼和浓缩了江南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又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整体格局呈现开放融合之态,体现着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的海派文化和城市精神。

正如园林专家李永红所说,“兰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经典,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中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园林也折射出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与人生观。”

王亚彬则感慨:“很高兴能够在繁华上海这片闹中取静的雅境,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对‘兰亭’的认识,也很高兴《永和九年》的精彩舞段能在如此美景中让大家先睹为快。原创舞剧《永和九年》正是带着这份共情与共鸣,以舞为媒,通过现代与科技相结合的舞美手段,打造一场唯美而浪漫的视觉盛宴。在‘天下第一行书’的传奇中,展现魏晋之美的典范与魏晋名士超尘脱俗的灵秀风采,与山水美景、宇宙大地相通相合、自然洒脱的情怀,以及面对纷争尘世与无常人生所表现的人文自觉与生命观照。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将要关照的魏晋风度,也正是目前国内舞蹈作品中鲜有观照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策划这次的雅集,是希望在舞剧《永和九年》首演之前,吸引更多观众带着兴趣、思考、好奇和期待走进剧场。从线下报名秒空的速度和线上直播的反馈来看,观众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超乎我们的想象。”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感慨,“王羲之召集的一场兰亭雅集,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书法精妙的《兰亭集序》,还有‘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生活意趣,更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浪漫豪情,当然也给我们舞剧《永和九年》的创作和观众们的解读提供了非常多元的角度和广阔的空间。作为第一部以书法作品为题材的原创舞剧,以舞画文来表达《兰亭集序》书法之形的魅力,是《永和九年》的一大看点。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希望在全景展现‘天下第一行书’从诞生到传世的历程中,展现《兰亭集序》中的文人之性,引领当代观众穿越历史的长河,感悟其文辞之意背后的精神内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