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姐妹同赴“梦中情校”,上大1.1万余名新生共迎开学典礼
2023-08-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视频 受访者/图

双胞胎姐妹选择了同一专业共同努力,国际学生选择继续读博想要传播中国文化……8月25日晚上,上海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上大今年入学的1.1万余名本硕博新生身着主题为“青春、追梦、自强、卓越”的白、蓝、红三色新生服,以一堂开学典礼“大思政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 新生各怀入学心愿 //  

上海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主题视频《问·答》成为开学典礼序幕。该片以“三问”“三答”为引,透过历史之窗口,穿越时代之浪潮,捕捉青春之身影,一代又一代上大人执“信念之笔”,答初心之问;执“奋进之笔”,答时代之问;执“担当之笔”,答青春之问,共同书写了精彩的上大答卷。这份独特而珍贵的礼物,激励上大青年踔厉奋发,为青春之问书写最好的答案。

上大理学院2023级硕士新生刘美茵和刘美茹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从距离上海大学2250多公里的冰城哈尔滨市跨越山海,来到自己的“梦中情校”。“在考研择校时,我们浏览到上大官微的一则推文:上海大学ESI化学进入全球前1‰!这一刻我们默契的眼神交汇,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大。”姐姐刘美茵说。

这对姐妹双生花以彼此的鼓励与支持,将漫长单调的考研时光渲染成了彩色的画卷。现在,上大梦实现了,姐妹俩更希望成为相守相望的两棵树,在上大这片沃土汲取养分,积累沉淀,绽放各自美好的青春之花。她们选择的都是化学专业,未来三年,她们希望可以在所热爱的专业领域里,紧跟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扎根学术沃土,向科研高地再迈一步,成为梦想中的自己。“未来三年,我将继续坚守实验室的浪漫,在基础研究的科研之路感受化学“出神入化”的力量,投身科技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妹妹刘美茹说。

上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新生安娜来自于距离上海大学7000公里外的俄罗斯。因为对汉语的好奇,她本科选了汉语翻译专业中国政治与经济方向,又因为父亲对中国发展全新的理解,三年前,她来到上海大学就读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如今,她选择在上海继续读博士,是因为这里给她带去了太多惊喜。

“我从来没想过,学校可以给学生那么大的选择权,我们可以与导师一起商量制定培养方案,我可以选择那么多感兴趣的课程,可以获得那么多锻炼的机会。每一次我走进俄罗斯学校介绍上海大学时,我都无比自豪。” 安娜说,越融入越热爱,是在上大就读的经历让她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期待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中国。”她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大共迎来4662名本科新生和6620名硕博研究生新生。即将就读上大伟长书院钱伟长学院的李郑晖因为高一在图书馆中偶然读到的《钱伟长与上海大学》而萌生出了考入上大、考入钱院的想法。如今,如愿以偿的他希望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钱院,学好生物工程这一专业,像钱老所说的那样,成为国家所需的人才;上大微电子学院的研究生新生卡木然·艾热提希望能学有所成,去为解决国家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问题而努力;上大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的博士新生刘露想将档案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天然的文化基因与数字科技有机结合,在跨界中实现文理交融和人文复兴……每位新生都有自己的入学心愿。

  // 师长给出谆谆教诲 //  

新生们的这些愿望得到了现场师长们的认同和鼓励。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张建华教授在现场与新生们分享了自己在上大学习工作27年的经历。从1996年到1999年,她在上大读博士期间,全部寒暑假都在学校实验室度过,三度春秋不回家,也创下了三年博士毕业的记录,并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工作后,要往新兴技术深水区、无人区探索,做到从0-1,从1-100,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回想过去20年,我们团队师生几乎每年360多天白加黑,几乎每周5+2拼命学、拼命干,才得以实现现在的很多成果,做到了专业一流,行业一流。”张建华告诉在座新生,人生是场马拉松,来不得半点松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勤学不辍,淬炼应有的专业本事。要以不破楼兰攻不还的雄心,不惧艰险,磨练应有的克服困难勇气和决心。要以勇者相逢,智者胜的韧劲,脱力树花铸炼应有的创新特质。”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代表全校师生对2023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今年是上海大学开启新百年征程的第一年,期待同学们与学校共同开启新的发展篇章。他强调,上大人的血脉,始终赓续着红色基因;上大人的使命,始终致力于立德树人;上大人的精神,始终追求科技创新。面对时代的剧烈变化和机遇挑战,“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是砥砺上大人矢志成为“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栋梁”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在广大新生开启新的大学生活之际,就如何规划学习、迎战未来,刘昌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大道明德,襟怀家国为未来;二是善学善思,严谨勤奋向未来;三是求实创新,道济天下创未来。“自强不息,迎战未来。希望同学们树立胸怀家国的高远志向,提升攻克难题的创新能力,担当引领未来的创新使命,发奋读书,砥砺才干,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奏响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开创人生的无限精彩!”刘昌胜寄语新生。

开学典礼上,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还为四位新生代表赠送《第一任校长——于右任画传》《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百年上大画传》《爱在上大(1922-1927)画传》等书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爱克及校领导分别为十一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国际学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当晚还举行了上海大学2023年迎新晚会。融合微演讲、原创RAP、歌舞、民乐、武术等丰富形式,将时代主题与大学精神紧密结合,把思政教育与文体活动深度融合,为新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首堂“大思政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视频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