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领域获奖,“星耀SYC”为青少年铺设星光大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这个暑假,来自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在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努力成为“闪耀之星”。8月27日晚,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星耀SYC”2023暑期颁奖仪式在团旗广场举行,星光大道为孩子铺设,“星耀SYC”舞台为孩子搭建,一系列暑期活动成果表彰和展示,彰显出新时代青少年的灼灼风采。
※ 艺术领域载誉归来 ※
整个7月,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手拉手艺术团的34名小演员怀揣着对舞蹈的热爱与梦想,全身心投入剧目排练。历时一个多月集训后,他们走上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舞台,参赛的原创作品《红星闪闪照我心》荣获金奖,并获得“小荷之星”“最佳编导”“小荷园丁”“小荷之家”荣誉称号。
近年来,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手拉手艺术团一直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舞蹈编创,在红色文化的加持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创编了许多原创作品,《时间之光》《红红的中国结》《鸭宝宝的烦恼》《弄堂记忆》《小报童的歌》《摇啊摇,要到外婆桥》等12个原创舞蹈连续九届参演赢得12个金奖。
成立于今年5月的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SYC江南丝竹社团在8月参加了“2023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获得上海赛区二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8月27日仪式现场,这支平均年龄13周岁的民乐社团奏响了获奖曲目《江南风韵》。
扬琴声部成员沈小为师从江南丝竹(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从加入乐团到备战大赛、比赛获奖,这段经历更坚定了她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江南丝竹乐团能通过音乐传播非遗文化,让更多人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 科技领域展翅翱翔 ※
暑假里,来自全国各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的2532支参赛代表队齐聚2023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少年科学院人工智能分院)也派出无人机飞行队参赛,飞行队由9名小学队员和6名初中队员组成,他们通过层层选拔,与全国青少年同场竞技,共荣获2组一等奖,3组三等奖。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蓝梦谷创业园区所孵化的“涵楷教育”也积极参与校外教育事业,3名学员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三等奖。
来到颁奖仪式现场的还有参与了“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上海少年儿童庆“六一”科创主题活动的13名小院士、科创小达人、讲解员,他们获得市少工委颁发的活动纪念证书。“小院士”倪子欣还现场介绍起她的科创作品,她将皮影戏与编程相结合,用App“指挥”皮影装置,开启了数字化传播皮影文化。
据悉,自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上海少年科学院,至今已有616名“小院士”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其中有12人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称号。
※ 社会实践培养小工匠 ※
“我聆听过C919大飞机特级技师王伟教授在狭小房间一锤锤锻打金属零件的故事,也参加了如何制作中国结等非遗活动,领略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我还参加了劳动实践,无论是野外建桥、挖菜,还是在基地打米糕,磨豆浆,都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的王子涵参加了“大国小工匠”一系列实践活动后,感悟很深。
今年暑假,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不断丰富体验形式与内容,定制开发出7个适合青少年多元化学习体验互动的技能体验项目,累计开展了18场技能夏令营、技能体验日、大师讲堂等活动,惠及700多名上海中小学生。
就在7月15日第九个“世界青年技能日”上,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被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授予“大国小工匠”青少年技能体验实践基地,成为“青少年技能实践基地”联盟单位之一,定期举办传承与创新兼备的技能体验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