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孩子迎来了最好的“开学礼物”
2023-08-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施培琦/视频

“以前的我十分烦躁,因为我的书桌总是背光,特别是网课期间,书本、试卷总是黑压压一片,令我看不清眼前。”一段内心独白,诉说着困境青少年在昏暗房间的局促和压抑。

在上海,还有不少孩子面临类似的烦恼。为切实解决青少年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正在联合中建科工集团等爱心企业开展“萤火虫点亮计划”——困境未成年人居室微改造公益项目,在全市16个区,分批打造100间“追光小屋”,改善一批困境未成年人的居住环境。

“现在,每当我坐在椅子上,看见房间‘光明磊落’,我内心的疲惫一扫而空。”改造项目的受益者小张在感谢信里写道,童颜童趣的话语让人莞尔。我们看到,一批批“追光小屋”,正在照亮他们人生的希望。

改造前后对比

  “这是我最喜欢的开学礼物”  

在青少年事务社工展仲鸣脑海里,一直忘不了男孩小周跪着学写字的身影。小周的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他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当他想要写写画画,奶奶就在阳台上给他放一张吃饭用的小方桌。但是孩子太矮了,平时只能跪在方凳上写字。

马上就要开学了,家住奉贤的小周收到了一份开学礼物——独立明亮的“追光小屋”。“我们与小周家是六月份开始沟通装修的,前后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焕然一新,效果特别好。”展仲鸣说。现在,小周就要成为一名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着期待。

“原先的墙面涂料脱落了,我们全部铲掉重刷。对于家长和孩子提出的合理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中建科工华东大区综合办公室主任杜慧伟介绍,他们采用装配式工艺,现场作业时间较传统施工方式减少80%,装修材料重量减轻64%,2天内硬装完工,最大限度减少对住户的施工影响。

在施工时,关于床的摆放位置还有小分歧。小周奶奶想要把床放在门边。而施工方则建议,可以放在窗边,因为“孩子再过几年,可能会更需要一些安全感、独立感”。这样的贴心的关照,这也让小周为这些叔叔阿姨“狠狠点赞”。

现在,阳台上的小方桌也已经“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书桌,新铺设的地板和柔软整洁的床铺。在小周家装修完成后,还为其配备了床、四件套、桌椅、灯、窗帘、衣橱、风扇吊灯等家具

“‘追光小屋’是我最好的开学礼物。”小周开心地说。

  听“小朋友”也听“大朋友”  

为了尊重大人和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改造项目经受了更多考验,不光听“小朋友”也听“大朋友”。浦东新区有一个小朋友家里面积特别小,没有独立的房间,与外公、妈妈、妹妹同住在一室一厅的毛坯房。小朋友的愿望是和妹妹分别拥有一个独立的书桌,妈妈考虑储物空间,希望增加衣柜。青少年事务社工金雯瑊在了解到小朋友家庭的现实需求后,积极与施工方商议,通过增加上下床,在床下和扶梯处设置储物空间,同时满足了小朋友和大朋友的需求。

改造前后对比

对“追光小屋”的改造希望不留遗憾。来自青浦区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朱文告诉记者,有间小屋在改造完成后遇到了新的麻烦:原本不在改造范围内的卫生间有着严重的排水问题。原来,在商讨改造方案初期,帮扶对象的爷爷奶奶并没有提及卫生间会出现严重的返水问题。后来社工及时反馈团区委进行协商,最终施工方重新安排人员上门测量和制定方案,解决了一家人的“心病”。

  为爱汇聚,各方齐发力  

改造一间这样的“追光小屋”,需要怎样把好事做好呢?

2022年10月起,“萤火虫点亮计划”正式启动,在各级团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和中建科工等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已分两批完成68间居室微改造。近期,团市委还利用暑期时间赴改造完成的家庭回访慰问,送去夏日清凉用品,并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进行监理验收、空气检测。

“在家庭装修中,业主一般对监理方在装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了解不多,监理师的验收是确保改造成效的重要一环。”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室内监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茅锈树介绍,行业协会组织监理师参与“追光小屋”的竣工验收,这是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具体体现。“我们监理委非常荣幸参与公益项目,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困境青少年拥有优质的装饰居住环境保驾护航。”

回访当天,孩子们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光明食品集团的暖心生活礼包。在光明食品集团团委书记唐暘看来,“上海这座城市哺育了光明,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一家市属国企,希望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因为光明,所以温暖’。困境青少年是这座大都市的一部分,他们也正值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更应该被温暖之光、希望之光照耀到。我们希望他们能与上海城市发展同向而行、茁壮成长。”

未来,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将汇聚更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资源,开展改造“追光小屋”推广认领,为持续、扩大开展居室微改造等青春公益项目注入更强的社会力量。期望以帮助改善困境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为切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成长性、发展性帮助,引导他们培养社会情感、点燃奋斗热情,迈上拥抱美好人生的旅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施培琦/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