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童心港湾”2023年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沪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
共青团中央于2019年启动“童心港湾”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工作项目,通过选配“童伴妈妈”、组织家访校访、日常陪护等方式,对乡村留守儿童进行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全方位促进乡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23年是共青团“童心港湾”提质升级重要一年,全国“童伴妈妈”服务能力培训上海站8月下旬在希望工程教师上海培训基地举办,通过瞻仰中共一大纪念馆,主题党课,观红色展览等,见证现代大都会与红色摇篮的交汇融合。
“我希望有机会带孩子们到上海来,感受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激励小朋友好好学习,激发他们走出去的动力!”湖北省宜昌市的“童伴妈妈”董云燕在参加共青团“童心港湾”2023年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后感慨地说。据悉,这是今年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举办的第三场全国性培训,培训得到了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
本次培训有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个省份“童心港湾”全国项目点的83位“童伴妈妈”参加。培训邀请了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的专家学者,通过互动访问的形式、采用接地气的语言,带领“童伴妈妈”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团十九大工作部署,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童伴妈妈”纷纷表示,“黄奕警官主讲的《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课,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印象深刻,深受启发。”
“回到家乡后,我一定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一大历史讲给孩子们听。”“童伴妈妈”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聆听革命英烈事迹感动落泪,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革命先烈的伟大,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立足岗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培训将专题教育与实践探访相结合,带领“童伴妈妈”走访了阳光中心社工服务优秀项目点、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与上海青少年事务社工就留守儿童教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了上海关于开展儿童公益服务的有效举措,研讨破解工作难题。“这几天的学习,让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与伙伴,每一个人都有发光点,都值得我去学习。”“童伴妈妈”朱桂蓉是一名社工,服务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王家棚村“童心港湾”,她感到此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启发性强,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调整思维,多层面提升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能力。
7月以来,“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已分别在北戴河、井冈山、上海举办了三期培训班,累计培训全国项目点“童伴妈妈”284人。作为共青团“童心港湾”提质升级重要一年,开展全国性“童伴妈妈”服务能力培训是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下一步,全国项目办将紧密围绕团十九工作部署,按照团中央书记处工作要求,继续深入调研共青团“童心港湾”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加强资金筹措能力,带领“童伴妈妈”挺膺担当,引领“童心港湾”广大青少年建功新时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