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申城|长宁:聚力“最虹桥”,深耕“数字化”,积极推动城区核心功能跃升
2023-08-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8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聚力‘最虹桥’深耕‘数字化’”长宁区专场。发布会所在的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位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虹开发”是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近年来,长宁推进“最虹桥”引领行动,从“虹开发”到“大虹桥”,始终与国家战略任务紧密相连。未来,长宁将推动“数字经济”,“全景式”更新,打开更多空间让居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 “最虹桥”引领,经济跑出加速度 //  

长宁作为“大虹桥”上海市域内唯一的中心城区,正举全区之力推进“最虹桥”引领行动,加快落地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升级。今年1-7月,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各片区中,长宁片区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税收。

在重大战略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7月,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进度超过70%;“3+3”重点产业(第一个“3”是“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第二个“3”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务)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税收比重达70%;楼宇经济的特色优势不断扩大,重点商务楼宇平均单位面积产税约每平方米9千元;金虹桥国际中心在上一年度成为全市首个百亿楼的基础上,今年到7月税收已突破百亿元,再次成为年度首幢税收百亿楼。

  // “数字化”转型,打造“上海硅巷” //  

“数字长宁”有着20多年发展的历史积淀,近年来,“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头部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全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1-7月,61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4.9%,亿元以上交易量的电商平台达26个,平台交易总额居全市第一;上半年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长58.9%,增幅居全市第一。   

创新是第一动力,长宁在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科创之路。当前正以深化“科创中国”试点为契机,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这是一个以武夷路、定西路为十字支撑的“井”字型无限向外拓展的科创型街区,发挥中科院硅酸盐所、中科院微系统所的引领效应,1.48平方公里区域内集聚了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以及500多家科技企业,着力推动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定西路上的“硅巷No.1”创新空间将于9月中旬正式亮相,这是街区首个开放式、线下科技企业服务空间、科创成果孵化空间、科普教育展示空间,可以集中展示科技成果,科创成果转化应用,科创文创融合,也可提供科技企业综合服务,形成科学素养提升平台。

据悉,街区下一步想打造城市更新新样板,不仅关注主干道,也想让背街小巷和弄堂深处都能成为科创企业的首选,打造街区式的科技创新中心新高地,推动科技企业的集聚,打通科创和文创生态,让科技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 “全景式”城市更新,打开更多空间 //  

从城市跨进自然,可能只需一步。走进长宁区外环林带生态绿道,6.25公里绿道种植了约150种新优品种,作为临空区域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与苏州河长宁段11.2公里慢行系统相衔接,并无缝串联起临空音乐公园和虹桥体育公园,叠加了步行、路跑、自行车、体育赛事等功能。

来到绿道3号驿站鱼丽阁,满目苍翠,一个深入森林的平台可以赏花观鸟。区绿化市容局介绍,绿道建设围绕“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在提升绿化品质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生产生活有机融合。今年,这里将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季样本展区参展,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居民、游客来感受长宁良好的生态游憩空间。

与绿道相连的虹桥体育公园场馆在8月26日正式开业,火星篮羽中心、水星游泳馆、土星壁球馆,场馆空间设计颇具临空特色,均以“星际体育大都会”为主题,是上海西部唯一的航天主题运动空间。这里也将成为市青少年创新学院长宁分院现场教学基地。

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居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长宁高标准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全景式”更新展现新魅力。据悉,长宁以“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为统领,推动城区品质提升、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秉持“开放友好”的理念,持续提升苏州河沿岸滨水空间品质,推动中山公园百年公园与华东政法大学百年校园融合开放,上半年中山公园1号门区域全面打开,游船码头投入运营。艺术愚园、人文新华、静雅武夷、漫步番禺等美丽街区建设不断扩大效应。接下来,长宁还将着力增强居民群众的感受度,努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