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到科创,上海科技馆推出“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
2023-09-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看一看最新推出的“舌尖上的寄生虫”专题科普展,听一场讲述金丝猴前世今生的科普讲座,今天起,上海科技馆“开学第一课”正式启动。

 ◆ 馆校合作推出开放课程 ◆ 

今天上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中,“守护自然——开学第一课”主题周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举行。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于黎研究员和吴宏教授围绕黔金丝猴的起源演化等问题,给在场的青少年们展开了一次生动的科普讲座。

记者了解到,为发挥馆、校、研多元教育共同体跨界合作平台优势,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结合开学季,上海科技馆充分整合三馆丰富的科普资源,联合多家馆校合作学校及馆研合作单位,共同推出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探索中体验科学世界的奇妙和乐趣。

主题周系列活动将持续至9月10日。除了今天的课程,国内首套以城市树木为主题的城市树木课程《城市树木医生实习计划》、馆本课程《自然之窗——动植物的家园》、环境教育课程《塑料的人体之旅》《夜空中最亮的星》四门原创新课程将首次亮相。为助力上海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馆方还推出了包含70门课程的“330课堂”,每周四15:30为全市中小学生团队开放科学课程定制服务,让同学们在场馆中参与观察记录、动手实验、游戏扮演等学习。

馆校联动成果秀“云逛自然博物馆学校”则围绕“校园内的自然生态”主题,让观众跟随学生志愿者的脚步,看校园标本馆如何变身博物学习空间,听学生变身科学诠释者共创开学第一课。此外,“伴你同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特别活动为沪上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特别安排了丰富的体验活动,通过课程互动、动手实践以及展区参观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到有趣的科学知识,增进他们与周围人群的沟通交流。 

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特色科教栏目“科创第一课”将聚焦天文热点话题和科技创新成就,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科普大咖,结合馆内展陈资源,向广大青少年送上一堂有关科学、探索、创新的课程。9月2日下午,“科创第一课”特邀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陈鹏飞与上海科技馆天文研究中心收藏研究室主任杜志茂,围绕“日‘新’说——如何迎接一颗活跃的太阳”的主题,介绍天上的羲和卫星和地面的羲和太阳塔,讲述科学家如何研究太阳活动,解答同学们有关太阳的疑问,并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太阳观测。

9月9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01期则将送出“开学季福利”,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医生孙锦华,重症医学科医生贡海蓉召开一次特殊的“家长会”,从心理健康和意外伤害防护两方面给大家支招,应对开学季的各种烦恼。

 ◆ 首个食源性寄生虫主题原创临展开幕 ◆ 

生猪肉、生鱼片,甚至生荸荠里,都可能有寄生虫。今天上午,上海市首个食源性寄生虫主题的原创临展——“舌尖上的寄生虫”科普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1临展厅开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展互动。

展览采用权威科普、卡通人物、益智游戏、专家互动等形式,多方面立体式打造食源性寄生虫科普原创大展,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览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以“寄生虫的大千世界”“肉里来的寄生虫”“菜里来的寄生虫”“虫虫大作战”四个板块,融合有趣的益智小游戏,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公众普及食源性寄生虫的分类和分布,寄生虫的生存环境、媒介和宿主,它们的生活史、感染途径和危害,以及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广大市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意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1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