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文化校历首个“学科周”亮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复旦大学承载着2023级新生们未来青春记忆的“文化校历”已奏响序章。今天下午,生物生态学学科周开幕式暨“文化校历”学科周启动仪式在江湾校区举行,金力院士、徐书华教授、汪思佳研究员先后作生命科学学科系列高端学术报告。
一所大学的文化,犹如阳光、空气和土壤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成长,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学术旨趣和校园生活。而校历是校园的韵律和节奏。“文化校历”以校历为载体,遴选复旦校园未来一年近400个学术和文化活动。其中,“每月推荐”提示月度主题和时令特色,“学科周”展示综合性大学学术缤纷魅力,“学术撷英”和“文化生活”陈列各单位提供的丰富的讲座论坛和文化活动。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说,今年“文化校历”的最大亮点,是首次统筹全校44个一级学科,共同主办29个“学科周”系列活动。每个“学科周”都有鲜明主题,未来一年将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推动跨学科交流,着力推动融合创新,全面呈现学科建设风貌和前沿成果,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繁荣复旦的学术创新文化。
今天举行了学科周第一场活动,生物学、生态学是全校第一个展示的学科。通过精彩纷呈的学术活动,新同学可以很快走进学科、融入复旦,老同学也能更好激发学术志趣、开启筑梦篇章。
此次,生物生态学学科周由生命科学学院主办。活动包括系列高端学术报告、祖嘉博物馆开放日和科普宣讲会、实验室开放日、师生座谈会,金力院士、PSU植物发育系主任马红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薛愿超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在学科周内作学术报告。
另据副校长徐雷介绍,在安排学科周主题活动时,学校充分考虑到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体现了在学科布局与发展上的顶层设计,让学科打开魅力大门,文社理工医齐登台,让学科从抽象到具体,活动形式更加多元,也让学科交叉凝聚共识,融合创新促进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