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涌国潮,古老戏曲走进“年轻人的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科技与艺术正在成为临港新城“双引擎”。“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昨晚在临港演艺中心启动。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各大院团的众多名家云集临港,吸引了大量青年观众。古老的戏曲在“年轻人的城”焕发出新的光彩。
据悉,此次“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临港演艺中心,携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京、昆、越、沪、淮、评弹六家院团共同打造。除了昨晚的综合汇演,该系列演出将在连续3个周末开启6大院团的专场,分别是9月3日的昆剧《狮吼记》、9月8日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9月9日的京剧《凤还巢》、9月10日的沪剧《红灯记》、9月16日的淮剧《金龙与蜉蝣》以及9月17日为系列演出收官的评弹《高博文说繁花》。
综合汇演则以尚长荣率杨东虎、陈志鹏登台唱响的京剧《贞观盛事》选段“共铸盛世太平年”作为开篇。昆曲名家张静娴、沪剧名家钱思剑、越剧名家方亚芬、淮剧名家梁伟平和评弹表演艺术家高博文等共同带来了各家院团“压箱底”的经典作品,现场反响热烈。
看到台下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反映,尚长荣很是感慨。“京昆沪越淮剧和评弹,是国粹、是传统,也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并主动去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戏曲从业者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的课题,”尚长荣告诉记者,“同时,正在全力建设的临港,是’年轻人的城’,上海的城市建设历来重视文化配套,所以,当两者的需求契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义不容辞、高高兴兴地来了!”
尚长荣告诉记者:“国家提倡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优秀,中国人的志趣、审美、价值观都在其中展现。现在,传播的渠道多了,我知道不少年轻人都是无意中看到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一些讲演结合的普及,更是让他们了解了其中的韵味。对此,我是非常欣慰。”当然,不能仅仅期盼让青年人靠近戏曲,也要让戏曲走近青年人,让古老戏曲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没有出息。一个上进的戏曲人应该放下架子,为戏曲的未来加油打气!”尚长荣说。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认为,戏曲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中凝聚的艺术精粹,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不但应持续助力“演艺大世界”的建设,也要为新城人民提供精神文化的滋养和艺术的享受,让戏曲在临港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绽放夺目光辉。
位于滴水湖畔的临港演艺中心今年3月开幕。作为临港地区首个超800座的综合型剧场,临港演艺中心已成上海文化新地标。“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双引擎’,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却都是同样依赖人类的创造力的,艺术天马行空的属性,也能更好地拓宽科学发展的思维,而科学的发展也能激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临港演艺中心总经理侍元元说,“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只是开端,临港演艺中心正在策划更丰富的内容,“让它成为具有特色的临港及周边、上海乃至长三角观众的艺术打卡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