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新奋斗|创新担当,挑战“第一难”,他是彭浦新村变靓背后的“总导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
说起彭浦新村,上海人并不陌生,这个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村是上海最早建立的工人新村之一。
创造上海市非成套旧住房改造的奇迹,打造推广全国的“彭浦经验”;将“吃名”远扬多年的“彭浦夜市”彻底取缔,建立“彭浦码一码通达一码响应机制”,打通数字化生活“神经末梢”……这些年,老街区发生着大变化。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是公务员表彰奖励的最高荣誉。2022年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他们中有一位来自静安,他就是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一级调研员任伟,也是见证和推动这些变化的“幕后总导演”。
◇ 创造上海市非成套旧住房改造的奇迹 ◇
作为静安区最大的居住型社区(实有人口14.3万人、户籍人口12.1万人),具有人口密度高、老旧小区比例高、小型商业门店占比高,困难家庭多、老龄人口多、特殊群体多、来沪人员多等特点,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2013年12月起,任伟到彭浦新村街道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在看到辖区内老旧小区多、街区老化设施多、为老服务资源少的治理瓶颈后,他建立了一个小目标:将彭浦新村街道建成“静安北亮点”。
为改善民生,任伟从不给自己“设限”,最擅长的就是一次又一次挑战“不可能”。他在全市开展的无违建街镇创建工作中,率领街道创下全市第四、全区第一的战绩,在成为全市首批无违建街道的同时,一期又一期地推动非成套旧住房改造工作,将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打包”一次性同步改造,刷新了上海旧改体量最大、户数最多、难度最高、情况最复杂、生效比例最高等多项全市记录,创造了上海市非成套旧住房改造的奇迹。
2021年12月15日,随着彭一小区最后一幢房屋的拆除,彭浦地区非成套旧住房被彻底消灭,成为上海市首个成片的全覆盖改造地区。
这些年,任伟没有闲过,“自己辛苦一阵子,居民幸福一辈子”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彭一小区房型非常复杂,任伟天天蹲点旧改办,全过程紧盯流程,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历经近一年时间、20余稿修改、40余次专题讨论,将282种房型归并为94种房型,终于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任伟几乎每天都到小区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不厌其烦地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活跃在签约、退房、搬场、拆房全过程,与旧改办工作人员一起帮助协商解决各类矛盾;亲自做工作完成小区内民办馨怡养老院和非居住商户的搬迁。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街道党群干部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党员带头法、邻里劝说法、关键人物突破法、见缝插针法、排除干扰法、帮助关心法、朋友关系法、单位联系法等“群众工作八法”。
2014年推动了彭三四期项目(424户)建成电梯、地下车库及老年食堂等公建配套设施。
2018年在彭三五期项目(878户)中,推动实现了签约率100%、搬场率100%的上海旧房改造新纪录。2021年,在他的指挥下啃下了彭一小区项目(2110户)改造签约的硬骨头,实现首周签约99%的生效目标、100%的高搬场退房率,刷新了上海市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纪录,兑现了区委区政府“十三五”期间彻底消除彭浦新村地区非成套旧住房的承诺。街道旧住房改造工作“连级跳”,创新的“彭浦经验”竖起了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的标杆,在上海推广,进而被复制到全国。
◇ 彻底取缔脏乱差的“彭浦夜市” ◇
除了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角色外,任伟还是彭浦新村街道的“设计师”。“彭浦夜市”曾因逼迫8条公交线改道而闻名上海,“脏、乱、差”也曾是彭浦新村的代名词。
2013年底任伟率领团队重拳出击、全面攻坚,将“吃名”远扬多年的“彭浦夜市”彻底取缔。
之后,聚焦难题短板啃硬骨头,他率领团队探索了“五违四必”拆违“六步工作法”,先后拆除了各类大小违法建筑8.2万平方米,拆除沿街商户1865扇卷帘门和30个占道书报亭,破解了一大批长年未决的社区管理顽症,最终以全市第四、全区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了上海市首批“无违建先进街镇”。
2022年,彭浦新村街道获“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称号,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公众满意度测评的中心城区排名从2014年96位“尚可”档次上升至2022年第25位,进入“优秀”档次。
任伟抓住了静安区推进“两美建设”的机遇,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街道,完成售后公房、辖区道路的“旧貌换新颜”:
2017年至2020年,街道对39个小区实施“美丽家园”升级建设,总修缮面积达211.2万平方米,涌现了平顺小区、康平小区等一批示范小区。
2018年至2020年,街道实施38个“美丽街区”项目,按照“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文化”规划设计,打造临汾路魅力商业街、安泽路为民服务街、共和新路管理规范畅行主干道等一批特色道路。
2020年至今,街道全面推进“美丽楼组”建设,至今已完成1033个“美丽楼组”建设,2022年计划逐步落实“美丽楼组”建设全覆盖。
2020年10月正式开放的彭浦四季公园占地超9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居民区公园。可以漫步和阅读,如今的彭浦新村街区、社区洋溢着暖意、诗意和惬意。
创新《居委会工作SOP》,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史上最全的工具书”。他积极探索“科技+制度”工作模式,2017年首创“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内容全覆盖、一体化,2021年建立“彭浦码一码通达一码响应机制”,布设辖区2965个楼道“彭浦码”、67个小区“彭浦码”,打通数字化生活“神经末梢”,打造家门口参与治理窗口、云端数字宣传屏,推动资源共享、联动集成。
2023年依托随申办·彭浦新村街道旗舰店,推出“居委吹哨彭浦通办”服务。融合居民区党建五级网格,依靠“居委问题上报-部门线上接单-线下处置-领导督办”等模式,实现“一网统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拓展为老助老“服务平台” ◇
这些年,任伟围绕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标,积极探索为老服务新思路、新举措。
街道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5.62万人,老龄化程度达46.3%,养老是迫在眉睫的一号民生工程。任伟深入挖掘社区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目前已形成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型平台,联动1个社区长者照护之家、4家养老机构、5家社区食堂、13个社区医疗点和38个居民区老年活动室,实现辖区东、中、西3个片区为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全面满足社区老年人助餐、助医、助乐、助急、助行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推出17项针对无子女老人的菜单式服务,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他积极在全区率先推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辖区老年人口数据,以及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等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点位等基础信息登记在册,汇集了街道社区养老顾问、专业机构养老从业人员、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真正让街道养老服务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处置畅。
这些年,任伟推动与上海市质量培训中心合作,建立并发布《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90项,涵盖社区食堂服务、管理、安全等内容,彭三社区食堂被获评2022年上海市十佳养老服务机构健康食堂。率先启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公共设施建设之中,增强社区老人对适老化项目的体验感和代入感,自2021年起开始打造静安区首家适老化改造体验站和公共楼道代步器体验点,已完成568户适老化改造,试点实施社区食堂的适老化微更新改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