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形式解读中国节日,原创大型少儿舞蹈诗《中国节》展演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过节”是生活中美好的点缀,对孩子们来说更是一种特别的期待,中国节里蕴藏着哪些悠久的文化?9月3日下午,由132名学生参演的大型原创少儿舞蹈诗《中国节》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星舞台举行公益展演,以舞蹈的形式解读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节日。
此次展演由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仲盛舞蹈团(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倾情出演的,作为虹口区秋季“开学第一课”,向市级艺术“一条龙”学校、虹口区舞蹈联盟学校、市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的师生开放。还特邀虹口区的医护工作者、警察、七色堇艺术团(罕见病患儿家庭)参加。
作为虹口区彩虹计划人文涵养工程之一,大型原创少儿舞蹈诗《中国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提炼,将每个中国传统节日所发生的各种情节予以舞蹈化表达,让诗的韵律意境贯穿每个舞段,用舞蹈展开一幅诗意唯美、童趣盎然的画卷。
舞蹈诗由序、春、夏、秋、冬、尾声6个篇章组成,融合了传统形态与现代观念,以舞蹈的形式解读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节日,向孩子传递民族文化信息,旨在让学生在美育教育的土壤中浸润,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的养分,从而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在全国劳模胡蕴琪老师的带领下探索少儿舞蹈界限,创编属于少年儿童自己的舞蹈长篇。本次展演的舞蹈诗《中国节》,通过两年的修改与提升,孩子们随着作品长大,小演员们成长后担任新的角色,新生则懵懵懂懂仰望哥哥姐姐。回顾整个复排,孩子们在练功房内留下了汗水和泪水,每一个动作都留下了训练的印记和大家对舞蹈团的依依不舍。
此次《中国节》公益演出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大融合,不仅带给参演的百余名学生非凡的体验,更面向了广大师生共享美育成果,台上台下互联互通共同完成了一堂富有德育性、艺术性、趣味性、文化性的大思政课。
“最近是开学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和平台。我们总想着怎么让孩子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回到校园,同时又能够把我们的大思政,通过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表示,虹口区一直非常注重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工作,“彩虹计划”人文素养工程也已经坚持很多年,“所以在考虑开学第一课时,我们想怎样给孩子们一个平台来展示他们的成长成果。”孙磊说,希望通过《中国节》这样一场演出,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全面的发展,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粹和艺术教育的魅力,“也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能够更加确立起中华文化的自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