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有一群“灵魂摆渡人”
2023-09-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警官,我、我错了,我认罪服法。”不久前,在南汇监狱,眼含热泪的罪犯张某某将一叠信笺郑重其事地递交到民警的手中,这是张某某满怀悔恨写下的一份认罪书。

在国家第3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在高墙内有一群特殊的老师提前收到了这份属于他们的“教师节礼物”。这个团队由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民警构成,其中有高级矫治师、局首席个教能手,齐心协力、强强联手成为矫治难改对象的铁军。

青年民警攻坚监管改造一线

“摆渡人”矫治团队初具雏形

经过阶段性的努力,南汇监狱在难改罪犯教育转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三监区“摆渡人”教育转化团队初具雏形,多名青年骨干在监管改造一线展露身手,荣获季度优秀主管民警称号。那么,“摆渡人”罪犯个别化教育矫治团队是怎样的一个团队?

记者从南汇监狱了解到,这是以罪犯个别化教育转化为功能,以监区难改罪犯为主要矫治对象的民警矫治团队。按照老病残功能性监狱罪犯教育矫治的需求,三监区将“摆渡人”矫治团队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细化,组建了团队负责人、矫治能手(矫治师、个教能手、心理咨询师、青年讲师、法学专业民警)、主管民警(矫治对象承包民警)、警务组条线负责人等为主的攻坚团队。

从警13年的民警顾春是三监区教育警务组民警,也是监狱的局首席个别教育能手,在“摆渡人”团队中负责对罪犯进行危险度评估、参与罪犯个案矫治措施制定和罪犯个体改造规划等。谈及团队矫治的难改对象,令他记忆犹新的是罪犯张某某。张某某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张某某拒不认罪,对民警教育非常抵触。狱内生活自我封闭,行为散漫,人际关系差。犯罪入狱之后家人对他极度失望,于是断绝了亲情。

如何帮助张某某改善与他犯的关系,修复与家人的关系,以及帮助张某某认罪悔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成了“摆渡人”矫治团队每个成员思索的问题。在对张某某实施教育矫治前,顾春对其进行了危险度评估,结合主管民警搜集的信息,得出其犯罪原因和助长因素、性格形成和不认罪的态度和其生长环境、家庭因素有着很大的关联。

群策群力制定针对性方案

一对一矫治挽救迷途灵魂

据此,监区安排了与张某某年龄相近、学习专业背景相似的民警承包其监组。民警从寻找共同话题为切入点,逐步与张某某建立沟通渠道。

在日常管理中,民警合情合理对待处置该犯病情就诊诉求,公平处理其与他犯因小事引起的矛盾等,逐步消除张某某的抵触情绪。

“一对一的教育矫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矫治措施的进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全方位的技能、经验和判断,团队有着优于部门结构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又能发挥出群体优势,更能发挥出整体力量。”顾春深有感触,在“摆渡人”矫治团队中,每个人都发挥自身特长,以民警矫治团队的整体实力瓦解难改罪犯的矫治难题,攻破难改罪犯的心墙。

一方面,民警鼓励罪犯张某某参加监狱组织的文化考试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其参加监区兴趣小组,从绿植认领养护中感受生命文化,从编排板报中展示才华,他的改造生活渐渐丰富起来。民警还安排他担任监区罪犯文化小教员,负责监区小品的创作和排练,参与监狱五月歌会的合唱表演,进一步发挥他的兴趣和特长。8月,在监狱组织的开放日文艺汇演中,张某某编排的小品剧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另一方面,监狱以“六型”(即标准型、集约型、专业型、创新型、智慧型、清廉型)监狱资源集约整合配置的一体化优势为依托,创设了“N+1”集约化改造模式,由职能科室组织安排区司法局法援中心和“法治先锋”团队成员提供普法释法,对张某某开展法律政策解读和答疑解惑。

不久前,在张某某的父亲突然去世后,矫治团队迅速跟进,并采取针对性矫治措施。最终,在民警的协助下,张某某和母亲化解积怨,接续亲情。没过多久,张某某将一份经过多次修改的认罪悔罪书郑重其事地递交到了民警的手中。

从警14年的三监区管教副监区长孙麟是“摆渡人”难改罪犯矫治团队牵头人。在对张某某进行教育矫治之初,他翻阅罪犯张某某的个人档案资料,借力教育科心航工作室整合资源制定了矫治方案和计划,通过组织个案会诊,分析矫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攻克难点。“通过近一年的‘倾听、引导、教育’帮助罪犯张某某纠正了错误的认知,从内心认识到了犯罪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的危害,真正做到了迷途知返认罪悔罪。”孙麟满怀喜悦地说。

据悉,16年来,南汇监狱积极践行“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职业价值追求,持续推动“六型”监狱建设,以生命文化为教育改造工作主线,依托“1+2+3+4”老病残罪犯教育改造体系,以多种形式丰富生命文化特色教育,难改罪犯在监狱开展的读书活动、主题教育、非遗制作、文化艺术、五月歌会等活动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带动,以生命文化的教育成效深化罪犯认罪悔罪成效,不断建立健全长效合作联动机制,打造功能性监狱矫治工作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