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0公里的爱心传递,藏族男孩有了“新耳朵”
2023-09-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黄思梦 张婷芳

“我终于有新耳朵啦!”藏族男孩扎西欧珠既兴奋又羞涩地对爷爷说道。从海拔4米到海拔4000米,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爱心传递”连接起沪藏两地。

历时五个小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团队在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为扎西欧珠和达瓦两个藏族男孩顺利完成小耳畸形耳再造手术。这是日喀则市首次成功开展该手术。

据悉,在五官科医院党委书记钱飚、党委副书记吴岳军带领下,眼耳鼻整形外科“悦耳在线”志愿服务团队的医护人员赴西藏日喀则市开展“悦耳爱传递 沪藏一家亲”公益行活动。本次活动由“耳聪目明 健康‘童’行”慈善项目支持。

本次公益行缘起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2022年,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孙希才作为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工作中,他发现日喀则地区有许多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孩子前来就医。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患儿外耳廓畸形甚至‘没有耳朵’,可能导致社交障碍或心理问题;因耳道闭锁或狭窄造成中重度的听力障碍,可能导致语言学习障碍和交流困难。”孙希才说,但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去往外地就医对不少患儿家庭是不小的负担,加上语言不通,这些孩子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为此,孙希才与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为这些孩子再“造”耳朵。学科主任张天宇教授立即组织团队通过资料整理、远程会诊,最终确定12岁的扎西欧珠和16岁的达瓦为第一批手术患者。

全耳廓再造术是整形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不但要细心雕琢精致的耳廓支架,还需完成厚薄适中、血供良好的皮瓣制作,是医术与艺术的巧妙融合,需要团队成员的丰富经验和密切配合。

专家团队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成功在高海拔地区完成两台全耳廓再造术。由于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团队还从上海带去了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耗材。之后,眼耳鼻整形外科将继续为他们完成二期手术和后续治疗,让他们的耳朵“立”起来,也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今年是上海创新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的第八年。八年以来,上海医务人员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援助工作,传递好援藏接力棒。钱飚书记表示,“此次公益手术上雪域是‘从0到1’的突破,是新起点,也是新征程。未来,医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日喀则的医疗工作,造福当地群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黄思梦 张婷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